监督过失中因果关系的“二阶判断”
本文关键词:监督过失中因果关系的“二阶判断”
更多相关文章: 监督过失 因果关系 二阶判断 事实因果关系 结果归属
【摘要】:监督过失,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违反监督注意义务,导致被监督者过失行为,并间接引起侵害结果的发生。作为过失犯罪的一种独立类型,监督过失犯罪的成立,以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必要,但由于存在被监督者过失行为介入的情况,形成了认定上的困难。可以结合监督过失因果关系的特点,并借助刑法因果关系认定的基本理论,提出监督过失因果关系的"二阶判断"思路:在事实因果的层面,以条件说检讨被监督者行为与结果之间,以及监督者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联系;在结果归属的层面,以相当因果关系说检讨监督者行为与结果间的客观归责。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监督过失 因果关系 二阶判断 事实因果关系 结果归属
【分类号】:D924.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监督过失,“是指处于让直接行为人不要犯过失的监督地位的人,违反该注意义务的过失”。(1)监督过失理论主要由日本学者提出,“它为追究对于企业事故发生具有监督关系者的过失责任,提供了法理基础”。(2)在我国,学理上尽管没有明确采用这一概念,但其在刑法分则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东燕;;事实因果与刑法中的结果归责[J];中国法学;2015年02期
2 马骏;;环境犯罪中疫学因果关系理论探究[J];政法学刊;2014年03期
3 张明楷;;也谈客观归责理论 兼与周光权、刘艳红教授商榷[J];中外法学;2013年02期
4 张明楷;;论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5 谢望原;何龙;;食品监管渎职罪疑难问题探析[J];政治与法律;2012年10期
6 周光权;;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J];中外法学;2012年02期
7 谭淦;;监督过失的一般形态研究[J];政法论坛;2012年01期
8 刘艳红;;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J];中外法学;2011年06期
9 易益典;;论监督过失理论的刑法适用[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林东茂;;客观归责理论[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昊;郭自力;;英美法系双层次因果关系之借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李永升;陈元;;论刑法因果关系的浮游性及解决方法——以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与客观归责理论的相互批判为视角[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谢雄伟;;监督过失中因果关系的“二阶判断”[J];政治与法律;2016年05期
4 刘绍彬;张晓伟;;风险刑法理论下抽象危险犯的合理规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李冠煜;;客观归责论再批判与我国刑法过失论的完善[J];法学家;2016年02期
6 胡洋;;注意义务论纲——基于行为无价值论的新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6年02期
7 王俊;;风险增高理论的刑法教义学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15年02期
8 蔡桂生;;论帮助犯的要件及其归属[J];北大法律评论;2015年02期
9 温建辉;;介入因素观念证伪[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6年03期
10 黄晓亮;;论间接结果及其扩张刑罚功能之限制[J];法商研究;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楷;;论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2 张明楷;;刑法学中危险接受的法理[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3 陈兴良;;不作为犯论的生成[J];中外法学;2012年04期
4 熊琦;;从“戏言逼死人命”案看客观归责的“规范之维”[J];刑事法判解;2012年01期
5 周光权;;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J];中外法学;2012年02期
6 刘艳红;;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J];中外法学;2011年06期
7 盛杨;;浅析“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8 周光权;;结果回避义务研究 兼论过失犯的客观归责问题[J];中外法学;2010年06期
9 劳东燕;;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J];政法论坛;2010年06期
10 山口厚;付立庆;;论过失[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英杰;;监督过失的客观归责[J];清华法学;2008年04期
2 李蕤宏;;监督过失理论研究[J];刑事法评论;2008年02期
3 刘期湘;;监督过失的概念界定[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6期
4 杜焕新;;论监督过失中信赖原则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5 陈国娟;;监督过失相关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6 王东明;杜辉;;监督过失与共同过失关系论[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12期
7 王炳宽;;监督过失理论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29期
8 赵瑞罡,杨庆玖;监督过失论[J];政治与法律;2001年04期
9 彭凤莲;;监督过失责任论[J];法学家;2004年06期
10 王安异;;浅谈监督过失的注意义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祥;;论外国刑法中的监督过失[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侦查指挥中心主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关福金;监督过失理论在渎职行为认定中的适用[N];检察日报;2009年
2 潘星丞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借鉴监督过失理论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者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冬梅;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高星;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娟;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清玉;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顾艳丽;监督过失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吴沛东;论渎职犯罪中监督过失的认定[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董芳;监督过失的刑事责任及主体的确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会宾;监督过失成立犯罪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丽曼;论医疗犯罪中的监督过失[D];湘潭大学;2009年
8 王帅锋;矿难中监督过失刑事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陈哲;论监督过失理论在我国渎职犯罪中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宋丹;监督过失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3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73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