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疑难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疑难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出卖亲生子女 被害人承诺 中间人 既遂 奸淫妇女
【摘要】: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古今中外都可以寻的其踪迹,严重侵害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和社会的管理秩序。为此我国刑法一直不断完善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规定,在罪名上也存在不同的表述,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仍旧居高不下,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难题得不到解决。据资料显示,每年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达数万人,其中被拐卖的幼小儿童、婴儿从此脱离父母的怀抱,无法得到家庭的呵护,有些孩子被贫困地区的买方收养,不仅得不到较好的教育,而且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还有一些被卖到各地的城市,受一些犯罪集团的指使,在街头流浪乞讨,成为赚钱和偷盗工具。随着电影《亲爱的》热播,让众多观众潸然泪下,甚至更多人开始关注拐卖妇女、儿童的违法行为,司法机关也开始加大打击力度,但是在一些地方,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不但没有因为国家的严厉打击而削减,反而越来越猖獗,这一情况也反映出在打拐过程中存在一些实践难题无法解决。因此,探究拐买妇女、儿童犯罪中的疑难问题,对于加大打击力度,更好的惩罚违法犯罪分子,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让妇女、儿童回归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探讨拐卖妇女、儿童罪中出卖亲生子女行为的认定问题,本部分从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出发,引入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评析,最后总结不同观点并表明本人观点。第二部分探析是拐卖妇女儿童罪中被害人承诺问题。本部分也是从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出发,但是本部分引入了两个极容易混淆的案例,接着引入了理论界对此问题的不同观点即肯定说与否定说,并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析,最后总结这两种观点并论述本人的观点。第三部分,全面探析拐卖妇女儿童罪中中间人认定问题。本部分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案例出发,引入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即依附说与独立说,并对这两种争议进行评析,承认依附说与独立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其合理性,但是本人根据这两种观点并结合案例提出新的见解,即理应将中间人的不同行为总结为三种情况,并对本人的观点进行高度的总结概括。第四部分,探讨共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既遂标准问题并对本罪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本部分又分成了三个小部分,首先本部分从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出发,引入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其次对此问题的争议进行评析,最后总结不同观点并表明本人观点。第五部分,探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妇女行为的定性问题,从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出发,引入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并对这不同观点进行评析,最后总结不同观点并表明本人观点。本文通过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目的在于让此类犯罪行为的定性更加明晰,更加规范,有利于更好地惩罚犯罪,用刑法的威慑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
【关键词】:出卖亲生子女 被害人承诺 中间人 既遂 奸淫妇女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序言11-12
- 一、拐卖妇女、儿童罪中关于出卖亲生子女行为的认定12-15
- (一) 相关案例引发的问题12
- (二) 理论上的不同观点12-13
- (三) 问题的分析及解决13-15
- 1. 对不同理论观点的评析13-15
- 2. 本文的立场15
- 二、拐卖妇女、儿童罪中被害人承诺问题15-19
- (一) 相关案例引发的问题16-17
- (二) 理论上的不同观点17-18
- (三) 问题的分析及解决18-19
- 1. 对不同理论观点的评析18
- 2. 本文立场18-19
- 三、拐卖妇女、儿童罪中关于中间人认定问题19-22
- (一) 相关案例及引发的问题20
- (二) 理论上的不同观点20-21
- (三) 问题的评析及解决21-22
- 1. 不同理论观点的评析21
- 2. 本文立场21-22
- 四、共同拐卖妇女、儿童罪中关于既遂标准22-25
- (一) 相关案例引发的问题22
- (二) 理论上的不同观点22-23
- (三) 问题的分析及解决23-25
- 1. 不同理论观点的评析23-24
- 2. 本文的立场24-25
- 五、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妇女行为的定性25-27
- (一) 相关案例及引发的思考25-26
- (二) 理论上的不同观点26
- (三) 问题的分析及解决26-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30
- 致谢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积超;论被害人承诺的推定[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齐国胜;;论被害人承诺作为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正当性依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肖敏;;被害人承诺基本问题探析[J];政法学刊;2007年03期
4 迟静;;被害人承诺中的动机错误[J];黑河学刊;2008年06期
5 陈海江;;浅析被害人承诺犯罪性的排除[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6期
6 潘庸鲁;;被害人承诺对生命权之例外研究[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高鹏;田青青;;浅析被害人承诺[J];法制与社会;2009年36期
8 王湛博;王山;韩坤;;浅议被害人承诺[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9 杜立聪;;试论被害人承诺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力[J];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金森;;被害人承诺的法律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持明;;试论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根据和范围[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明祥;紧急情况下的专断治疗[N];法制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萍萍;被害人承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泽;论被害人承诺[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薛俊梅;论被害人承诺对刑事责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妍妍;被害人承诺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叶成国;被害人承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齐国胜;论被害人承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马兰瑞;论被害人承诺[D];烟台大学;2007年
7 周海燕;刑法中的被害人承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罗金云;被害人承诺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晓;论被害人承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高颖;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0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74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