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转化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共犯转化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犯转化 转化犯 共同犯罪 转化要素 部分转化 全部转化
【摘要】:共犯转化是转化犯与共同犯罪交织而成的问题,属于转化犯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综观学界对转化犯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集中在单一犯罪人形态下转化犯的概念界定、特征描述、立法评析及司法认定上,很少有学者关注复数犯罪人形态下的共犯转化问题,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对个罪的共犯转化问题进行探讨,而缺乏对共犯转化理论的系统建构。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转化犯认定的真正难题并非在单一犯罪中,而是在共同犯罪中,尤其是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出现转化情形时,对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是否发生转化以及是全部转化还是部分转化等问题,都如同“贝尔女巫”案一样困扰着司法人员。因此,不论是寻求“冤魂索命致死”背后自欺式的慰藉,还是真正解决共犯转化认定的难题,都极有必要对共犯转化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从理论上讲,对共犯转化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转化犯理论体系,尤其是填补复数犯罪人形态下转化犯理论体系化建构的空白;从实践上讲,对共犯转化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司法工作人员在共犯转化案件中对是否发生转化以及是部分转化还是全部转化进行科学判断,进而解决共犯转化案件中各共犯人刑事责任范围及大小认定的难题。全文近四万字,共分四个部分,主要对共犯转化的基础理论、立法表现、疑难问题及司法认定展开了论述。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共犯转化的理论概述。该部分主要根据共同犯罪及转化犯的相关理论,对共犯转化的概念、特征及要件展开论述。将“共犯转化”界定为:在共同犯罪中,部分或者全部共犯人在构成基础犯罪之后,又故意实施了促成法定转化要素实现的行为,并导致法定转化要素得以实现,进而按照刑法规定以转化之后的罪(转化罪)定罪量刑的情形。共犯转化具有“罪质”表现的异质性、处罚程度的趋重性及转化要素的法定性特征。构成共犯转化,需满足五个要件,即以构成基础犯罪为前提、主体为基本犯之共犯、主观上对转化要素的实现持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促成转化要素实现的行为、以刑法明文规定为限制。第二部分共犯转化的立法梳理。该部分主要从立法演进、立法表现及立法评析三个维度对共犯转化立法进行梳理。通过立法演进分析可知,纵向上早在我国的《唐律》中就已经出现了共犯转化的规定,横向上在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共犯转化的类似规定,只是其并未使用“转化犯”这一称谓,而是以“事后行为”或者“准行为”予以代替。通过对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中的共犯转化规定分析可知,共犯转化在立法上依然存在处罚规定不协调、要件规定不具体、责任规定不清晰以及原则规定不明确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部分共犯转化的疑难剖析。该部分主要对共犯转化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简要剖析,包括共犯转化是否属于身份犯、共犯转化的基础是否仅限于故意犯罪,以及共犯转化在罪数上属于一罪还是数罪的争议。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共犯转化属于真正身份犯;转化基础以故意犯罪为限;故意犯罪可以是预备、未遂、既遂形态;共犯转化在罪数上属于一罪,有的是事实的一罪,有的是处断的一罪。第四部分共犯转化的司法认定。该部分主要从各共犯人具体分工的角度,对不同情形中的类型化转化适用展开论述。就实行犯而言,在“共同参与”、“互不知情”、“袖手旁观”情形中应发生转化,而在“事后认可”情形中不应发生转化;就组织犯而言,在“组织参与”、“组织放任”情形中应发生转化,在“事后认可”情形中,促成转化要素实现行为之前和之中的认可应发生转化,促成转化要素实现行为之后的认可不应发生转化,在“组织反对”情形中不应转化;就教唆犯而言,在“教唆明示”、“教唆放任”情形中应发生转化,在“教唆反对”情形中不应发生转化;就帮助犯而言,在没有对实行犯促成转化要素实现的行为进行帮助的不应发生转化,反之则发生转化。共犯转化是转化犯司法认定中的重点和难点,完善的共犯转化理论体系和类型化的共犯转化认定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前提。对共犯转化进行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要件分析,是共犯转化理论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对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在不同情形中的转化问题进行分析,是共犯转化类型化认定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共犯转化 转化犯 共同犯罪 转化要素 部分转化 全部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共犯转化的理论概述12-24
- (一)“共犯转化”的概念12-16
- (二)共犯转化的特征16-19
- (三)共犯转化的要件19-24
- 二、共犯转化的立法梳理24-32
- (一)共犯转化的立法演进24-26
- (二)共犯转化的立法表现26-28
- (三)共犯转化的立法评析28-32
- 三、共犯转化的疑难剖析32-38
- (一)共犯转化的身份之争32-34
- (二)共犯转化的基础之争34-36
- (三)共犯转化的罪数之争36-38
- 四、共犯转化的司法认定38-51
- (一)实行犯的共犯转化39-43
- (二)组织犯的共犯转化43-46
- (三)教唆犯的共犯转化46-50
- (四)帮助犯的共犯转化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55-57
- 致谢5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立;王彬;;转化犯及其立法例刍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天虹;;转化犯概念废除论[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高雷;;转化犯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4 侯方;;我国现行刑法中转化犯之检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冯建军;;转化犯研究[J];刑法论丛;2010年03期
6 李海伦;邓小俊;;转化犯立法完善刍议[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胡小敏;;论转化犯概念的界定[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4期
8 何金宝;转化犯的若干问题[J];法学杂志;1995年01期
9 何金宝;转化犯探微[J];法学探索.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何金宝;也论转化犯[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奋;如何认定转化犯中非单独犯罪刑事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 时宝才邋华东政法大学 赵志方;转化犯的共犯认定须分三种情况[N];检察日报;2008年
3 宝才;探讨转化犯的共犯认定问题[N];天津政法报;2008年
4 张鸿斌 张慧勇;对我国刑法转化犯的立法思考[N];国际商报;2013年
5 孙红玲;转化犯犯罪形态辨析[N];江苏经济报;2007年
6 丁利才;转化犯应当以转化罪名立案[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蓓蓓;转化犯认定的几个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何燕;论转化犯[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车惠青;转化犯基本理论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崔晓丽;转化犯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邓定永;论转化犯[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吴宇慧;转化犯问题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马健;转化犯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崔磊;转化犯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宋铎;论转化犯的几个问题[D];郑州大学;2004年
10 余波;转化犯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76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