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分类之倡导
发布时间:2017-09-03 12:40
本文关键词: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分类之倡导
更多相关文章: 真正身份犯 违法身份 责任身份 共同犯罪 单独犯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份”、“权力”等概念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倚仗特定身份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也越来越猖獗。我国刑法分则及相关司法解释虽然也明确了不少的身份犯罪,并对这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性质及其特征做了比较细致的理论研究,但是与身份犯罪相关的问题却没有在刑法中作出总则性、一般性的规定,甚至理论上也缺乏统一的见解。对于个别身份犯的共犯问题虽然也能在刑法分则以及大量的司法解释中找到依据,但对司法实践中各式各样并层出不穷的难题来说,这些规定多少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更何况相关法律条文本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后矛盾、不尽合理之处,这也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针对同种行为的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司法解释将身份犯与共犯理论相结合这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是将身份犯理论局限在共犯层面无疑以偏概全,单独犯罪中“余权受贿”、盲聋哑人等特殊身份的人犯罪时的身份认定也是身份犯理论的重要一环,不研究单独犯罪中身份犯理论,无疑会造成理论的缺憾,实践的混乱,无疑会对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法治目标产生巨大的冲击。奥地利刑法典明确把身份犯区分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并对身份犯相关问题进行了一般性论述,同时日本法学界对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讨论,都为我国相关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作用。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通说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存在的问题。如何划分身份犯是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本章结合司法解释,对通说的困境进行解析,指出这一通说的不合理之处,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引入提供支持。第二部分介绍了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在国际上的尝试。通过对奥地利、日本等国家针对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讨论,简单分析了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中对该种分类的描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法理基础及价值所在。为笔者所支持的分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讨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引进对我国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的影响。这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详细的介绍了该种分类在不同犯罪中的作用。第四部分与共同犯罪理论结合,主要讲述了违法身份和责任身份分别对共同犯罪各参与人的影响。第五部分则是单独犯罪情况的特殊情形,主要以“余权受贿”、“盲聋哑人”为例。第六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再次重申身份犯理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真正身份犯 违法身份 责任身份 共同犯罪 单独犯罪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4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前言13-14
- 一、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的困境与出路14-18
- (一) 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的概念14
- (二) 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的困境14-18
- 1、违背三段论的推理规则15
- 2、混淆身份犯与普通犯,定罪与量刑的界限不清15
- 3、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在适用同一标准时存在矛盾15-16
- 4、其他地区关于该种分类的矛盾16-18
- 二、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尝试18-25
- (一) 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在域外18-20
- 1、《日本刑法典》第65条的争议与新论18-20
- 2、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在奥地利20
- (二) 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概念与实质20-22
- (三) 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与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衡平22-23
- (四) 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在中国刑法中的体现23-25
- 1、违法身份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23
- 2、责任身份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23-25
- 三、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之价值探析25-32
- (一) 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存在的法理基础25-29
- 1、罪责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原则25-26
- 2、限制从属性理论26-27
- 3、结果无价值理论27
- 4、构成要件理论体系27-28
- 5、社会危害性理论28-29
- (二) 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存在的价值探析29-32
- 1、违法身份的定罪价值29
- 2、责任身份的量刑价值29-30
- 3、评价价值30
- 4、规制价值30-31
- 5、结构价值31-32
- 四、共同犯罪中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引入32-45
- (一) 违法身份对共同犯罪各参与人的影响37-39
- 1、非身份者教唆、帮助身份者实施犯罪38
- 2、身份者教唆、帮助非身份者实施犯罪38-39
- 3、具有不同违法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犯罪39
- (二) 责任身份对共同犯罪各参与人的影响39-44
- 1、共犯从属性理论和共犯独立性理论40
- 2、身份影响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方式40-44
- (三) 总结44-45
- 五、单独犯罪中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引入45-50
- (一) 单独犯罪中违法身份的适用45-48
- 1、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及评析45-46
- 2、违法身份的引入46-48
- 3、违法身份的量刑48
- (二) 单独犯罪中责任身份的适用48-49
- (三) 小结49-50
- 六、总结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55-56
- 附件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黎邦勇;;“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身份犯性质的质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封娟;;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几个疑难问题[J];学理论;2014年08期
3 陈洪兵;;加减的违法身份概念之提倡——以日本共犯与身份理论为借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周光权;;论身份犯的竞合[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振贤;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5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78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