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规范目的的相对性解读
本文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规范目的的相对性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规范目的 肇事逃逸 逃逸致死 移置逃逸 指使逃逸
【摘要】:"肇事逃逸"的规范目的在于,促使肇事者及时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及报警,而不是保证国家刑事追诉权的实现,因而,及时送医后逃离的不成立"肇事逃逸",留在事故现场不逃也不救的也能成立"肇事逃逸",第一时间投案却不将被害人及时送医的仍可能成立"肇事逃逸"。"逃逸致死"的规范目的在于,促使肇事者及时救助因交通事故不能自救的被害人以避免其死亡,以及清除路障以避免后续事故致人死亡。只要没有证据表明将事故受伤者留在现场就能得到他人救助,"移置逃逸"实质上等同于单纯逃逸,不成立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至多成立"逃逸致死"。指使逃逸致死的,不是成立交通肇事罪共犯,而是成立交通肇事逃逸致死(故意)的共犯。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规范目的 肇事逃逸 逃逸致死 移置逃逸 指使逃逸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4.3
【正文快照】: 《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下简称“肇事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以下简称“逃逸致死”)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昌;交通肇事犯罪率为什么居高不下?[J];道路交通管理;2001年09期
2 ;能否一同认定交通肇事案中的逃逸与自首?[J];人民司法;2002年01期
3 黎旗;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中的故意与过失[J];检察实践;2005年05期
4 何奇,吴延春;交通肇事犯罪不宜过多适用缓刑[J];人民检察;2005年07期
5 王晓越;;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J];人民司法;2008年08期
6 侯国云;;交通肇事后报警不以自首论的法理解读[J];人民检察;2009年18期
7 邱敏;;浅析黄某交通肇事案——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8 钱若男;;论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后的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J];法制与社会;2010年29期
9 宋刚;;交通肇事案高发特征、原因及应对之策——以武清区人民检察院五年来受理交通肇事案为视角[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6期
10 王敏;洪海波;;陈某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玲;张霞;;论交通肇事中自首及赔偿与减刑的认定——从杭州和成都交通肇事案谈起[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2 肖玲;张霞;;交通肇事行为中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从杭州和成都交通肇事案谈起[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新生 郑丽;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河北省大名县人民检察院 陈文瑞;交通肇事后非逃逸可认定自首[N];检察日报;2013年
3 金湖县检察院 徐小萍;应抑制交通肇事案缓刑判处率高[N];江苏法制报;2013年
4 吴杭民;“交通肇事善款埋单”疑云当有正面回应[N];广州日报;2013年
5 郭金欣;交通肇事后离开又返回是否属于逃逸[N];江苏法制报;2013年
6 刘鹏飞;千年前一起交通肇事案[N];检察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徐俊勇;兰州城区交通肇事案为何上升?[N];甘肃日报;2014年
8 特约撰稿 刘鹏飞;唐律严处交通肇事案[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9 蒋德;交通肇事犯罪涉五类行为不得判缓刑[N];法制日报;2007年
10 李明耀邋陈建平 傅梧桐;交通肇事,一逃就是全责呀[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维涛;论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D];河北大学;2011年
2 张子今;犯罪学视野下的交通肇事原因及其预防对策[D];安徽大学;2012年
3 王俊o,
本文编号:889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88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