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型盗窃罪研究
本文关键词:扒窃型盗窃罪研究
【摘要】:扒窃是我国本土的法律用语,一直被应用于司法实践中,却也一直游离于刑法规制之外。它原本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日常反扒活动中使用的术语,是侦查人员对在公交车上、车站以及广场等人员密集流动频繁场所实施盗窃行为的描述,用于侦查学、犯罪学和治安学等学科的研究学习中,其在很长时间中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扒窃现象频繁出现,并且呈现出惯犯作案、团体作案、流窜作案等特征。在网络媒体尤其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扒窃事件频见报端,甚至还有见义勇为者或者被害人被扒窃团伙打击报复的消息大量存在。这些都呈现出扒窃的较大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严重的主观恶性,一提起扒窃,不免让人民内心惴惴不安。正因为扒窃这一特点,使其被纳入刑法犯罪范畴之内。为了构建和完善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文简称《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将扒窃型盗窃罪作为新增的盗窃罪行为方式纳入刑法。这为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认知内容,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打击犯罪法律依据。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刑法修正案(八)》中对扒窃型盗窃罪的规定并不完善,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中因理解不同,围绕着扒窃型盗窃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与其他型盗窃罪的关系等方面引发了各种争议。在对大量法律文献进行整理和对相关司法案例进行研究后,笔者对扒窃型盗窃罪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本文第一章在厘清我国有关扒窃型盗窃罪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现有立法规定存在的主要困境。第二章对扒窃型盗窃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本文关于公共场所、随身携带财物的见解。第三章对扒窃型盗窃罪与其他型盗窃罪的界限展开论述,总结了扒窃型盗窃罪的特征及在实践中的运用。第四章分析了扒窃型盗窃罪犯罪形态的认定及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文简称:《刑法》)总则"但书"的关系,使扒窃型盗窃罪适用更合理。笔者认为:只有正确把握扒窃型盗窃罪的概念,才能理解、解决扒窃型盗窃罪在理论及实践中存在的争议、分歧,正确的理清扒窃型盗窃罪与其他型盗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准确的适用法律。
【关键词】:扒窃型盗窃 犯罪构成 罪名界定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
- 一、扒窃型盗窃罪概述8-10
- (一) 我国扒窃型盗窃罪的立法现状9
- (二) 我国扒窃型盗窃罪存在的主要问题9-10
- 二、扒窃型盗窃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10-16
- (一) 扒窃型盗窃罪的概念10-14
- 1. 公共场所的认定11-12
- 2. 随身携带财物的认定12-14
- (二) 扒窃型盗窃罪的犯罪构成14-16
- 1. 扒窃型盗窃罪的犯罪主体14-15
- 2. 扒窃型盗窃罪的犯罪客体15
- 3. 扒窃型盗窃罪的犯罪主观方面15-16
- 4. 扒窃型盗窃罪的犯罪客观方面16
- 三、扒窃型盗窃罪与其他型盗窃罪的关系16-20
- (一) 扒窃型盗窃罪与数额型盗窃的关系16-18
- (二) 扒窃型盗窃罪与多次盗窃的关系18-19
- (三) 扒窃型盗窃罪与携带凶器盗窃的关系19-20
- (四) 扒窃型盗窃罪与入户盗窃的关系20
- 四、扒窃型盗窃罪相关问题的认定20-24
- (一) 扒窃型盗窃罪与"但书"的关系认定20-22
- (二) 扒窃型盗窃罪犯罪形态的认定22-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致谢27-28
- 研究生履历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升;论犯罪构成的结构类型[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蒋劲锋;;概念的系统性完善——论犯罪的方面与犯罪构成的要件、要素的关系[J];政法学刊;2006年01期
3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J];公安研究;2008年01期
4 戴承欢;马朗;黄书建;;犯罪构成本体的再讨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马克昌;犯罪构成的分类[J];法学;1984年10期
6 ;犯罪构成简图[J];学员之家(法律版);1986年01期
7 雪千里;关于犯罪构成问题的思考[J];政法论坛;1989年03期
8 何秉松;《犯罪构成系统论》导论(下)[J];政法论坛;1993年04期
9 杜国伟;;犯罪构成的司法意义之考量[J];兰州学刊;2014年04期
10 程宗璋;论犯罪构成与法律规范性[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蕴哲;;从犯罪构成看我国刑法对竞技体育的规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赖雨亭;;论网络犯罪[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3 李惠;褚琰;;试析重婚罪的构成[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夏晓星;论犯罪构成对犯罪停止形态认定的作用[N];贵州民族报;2013年
2 王潇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构成及犯罪形态分析[N];人民法院报;2014年
3 最高人民法院 陈学勇;确定量刑起点的方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郇习顶邋王宏;加重构成的成立不以基本构成为必要条件[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 卜云国邋涂彪 朱华;以“修正的犯罪构成”补正职务犯罪的“主犯决定说”[N];检察日报;2008年
6 王志祥;“构成要件说”作为犯罪既遂判定标准的合理性[N];法制日报;2004年
7 李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存在未遂形态吗[N];检察日报;2007年
8 徐建东 唐国芳;串通投标行为被揭发后 强行中标行为如何定性[N];江苏经济报;2004年
9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 黄太云;调整犯罪构成 规范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杨涛;赃款用途不影响犯罪构成[N];法制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2 王勇;犯罪构成本体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桂萍;定罪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刘树德;罪状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王志远;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的前序性展开[D];吉林大学;2005年
7 朱德才;刑法理性构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苑;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2 胡映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韦铸倪;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构成[D];广西大学;2016年
4 房璐;伪证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毕祺祺;论责任主义视野下我国犯罪构成之完善[D];河南大学;2016年
6 赵友;被害人信条学视野下我国诈骗罪的反思与重构[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7 徐春艳;扒窃型盗窃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8 李丰念;质押汽车骗取借款后将车盗回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袁梅;论我国的犯罪构成模式[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叶肖华;犯罪构成学说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29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92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