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2:07

  本文关键词: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单位受贿 共同犯罪 认定


【摘要】: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之间,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共同故意实施的单位受贿犯罪。其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实施的单位受贿犯罪;第二种是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的单位受贿犯罪。因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所涉范围之广,其所衍生的各种社会负面效应逐渐凸现出来。因此,对单位受贿共同犯罪这一受贿犯罪的特殊形态认定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一个单位与另外一个以上的单位或者自然人,且参与共同受贿中的单位必须至少有一个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否则不构成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二者各自以独立的主体身份参与受贿犯罪,彼此不存在犯罪过程中的隶属关系。在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不仅单位要通过其决策者、实施者形成本单位实施受贿犯罪的故意,同时也要求与其共同实施受贿犯罪的自然人或单位形成受贿犯罪的犯意联络。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客观方面要求单位与单位或自然人共同实施了受贿行为。在单位之间或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共同实施受贿行为过程中,其共同的受贿所得只能在单位与单位之间或单位与自然人之间进行分配。单位受贿共同犯罪具备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基本条件。从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预备、中止、未遂形态进行认定分析。在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数额认定中应当采取“犯罪总额说”,较为特殊的是,在单位与自然人共同构成的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时,作为共犯的单位,其具体实施犯罪的那部分数额虽未达到单位受贿罪的标准,但是加上自然人那部分的犯罪数额在犯罪总额中达到了单位受贿罪的标准,就应当肯定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成立。在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中,根据犯罪单位或自然人在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别确定为主犯、从犯、胁从犯,胁从犯与主犯、从犯在犯罪意志因素上存在明显区别。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和从犯在共同犯罪的进程中都是积极追求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自愿参与到犯罪行为中来,因而其主观恶性较大。但胁从犯是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进行受贿犯罪。因法律规定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所以胁从犯一般不应作为犯罪处理。
【关键词】:单位受贿 共同犯罪 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0-11
  • 1.2.1 研究方法10
  • 1.2.2 研究内容10-11
  • 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概述11-15
  • 2.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概念11
  • 2.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特殊性11-12
  • 2.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的表现形式12-15
  • 2.3.1 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实施的单位受贿犯罪12-13
  • 2.3.2 单位和自然人共同实施的单位受贿犯罪13-15
  • 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构成要件的认定15-29
  • 3.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主体的认定15-23
  • 3.1.1 单位和单位之间受贿共同犯罪中“单位”的认定15-19
  • 3.1.2 单位和自然人之间受贿共同犯罪中“自然人”的认定19-23
  • 3.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23-25
  • 3.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25-29
  • 3.3.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25-26
  • 3.3.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索取、收受行为的认定26-27
  • 3.3.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教唆、帮助行为的认定27-29
  • 4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29-39
  • 4.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学界探讨29-30
  • 4.1.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有无未完成形态29-30
  • 4.1.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是否存在预备和中止30
  • 4.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预备形态30-33
  • 4.2.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预备形态的理论争议30-31
  • 4.2.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预备形态理论争议的评述31
  • 4.2.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预备形态的认定31-32
  • 4.2.4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预备犯的处罚32-33
  • 4.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中止形态33-35
  • 4.3.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的理论争议33
  • 4.3.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理论争议的评述33-34
  • 4.3.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的认定34-35
  • 4.3.4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中止犯的处罚35
  • 4.4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未遂形态35-39
  • 4.4.1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未遂形态的理论争议35-36
  • 4.4.2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未遂形态理论争议的评述36-37
  • 4.4.3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未遂的认定37-38
  • 4.4.4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未遂犯的处罚38-39
  • 5 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犯罪数额的认定39-43
  • 5.1 单位与单位之间共同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39
  • 5.2 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共同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39-43
  • 5.2.1 单位与无身份者共同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39-40
  • 5.2.2 单位与有身份者共同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40-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9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任忠臣;;单位受贿罪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8期

2 康树华;;再论单位受贿罪——兼评公安派出所能否成为该罪主体[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明;论单位受贿罪[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4 葛景富,关岳;认定单位受贿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邹文娟;单位受贿罪解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程兰兰;;法院不应成为单位受贿罪的主体[J];检察风云;2006年18期

7 李小华;;乌铁中院行为符合单位受贿罪法律特征[J];检察风云;2006年18期

8 吴忆萍;陈晓南;;单位受贿罪“账外暗中”的限制应予取消[J];人民检察;2007年02期

9 吴忆萍;;对我国单位受贿罪“账外暗中”的理性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吴忆萍;;论单位受贿罪“账外暗中”的若干问题[J];河北法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铁琳;单位受贿罪闯入医界视野[N];健康报;2004年

2 潘振华 陈延喜;单位分支机构能构成单位受贿罪[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杨涛 陈娟娟;应规定非国有单位受贿罪[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 李莹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杨陈炜;刑法中单位受贿罪规定存在三个不足[N];检察日报;2011年

5 代晓明;自贡判决首例单位受贿案[N];四川日报;2004年

6 佳佳 整理;乌铁中院涉嫌单位受贿案:谁是真正被告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7 黄璐;藤县物价局被判单位受贿罪[N];法制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实习生 刘志月 本报通讯员 花耀兰;武汉检方披露医疗领域首个单位受贿案[N];法制日报;2011年

9 潘从武 记者 吴亚东;控方称法院也不能免刑律制裁[N];法制日报;2006年

10 朱忠保;法院受贿谁来惩腐[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静文;单位受贿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2 白冰;单位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罗浩;单位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邓亚峰;共同受贿犯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9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939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