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1:01
本文关键词: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适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徇私舞弊 减刑 假释 暂予监外执行 司法工作人员
【摘要】: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是典型的渎职犯罪,该罪名的渊源可以追溯至1979年刑法规定的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扰乱了司法机关刑罚工作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由于司法实践中相关司法解释不到位,学者和司法实践者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工作者对该罪的认定、适用方面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如适用率低,适用范围模糊,适用方式不当,量刑不准确都严重影响到了该罪的打击效果,损害了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阻碍了我国法治的建设的推进。该罪的主体“司法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司法公务性、职权性、主动性:该罪在实践中的客观表现为“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予以减假暂”,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类型;将该罪名改成“徇私舞弊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可以将徇私舞弊,对符合减假暂条件的罪犯不予以减假暂的行为纳入该罪的评价。该罪的行为对象应该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刑罚执行程序,“徇私舞弊”是该罪的主观要件,司法工作者对其合理的解释有利于发挥其对行刑渎职行为的威慑性。非身份者并不能构成该罪的共同正犯,只能成为教唆犯或者帮助犯。该罪常常和受贿罪发生竞合,一味地将二罪数罪并罚可能造成罪刑不相适应,在实践中如果能将“受贿”作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加重处罚情节来考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刑法对因受贿而徇私舞弊减假暂行为的双重评价,而且可以提高刑法的效能,实现罪刑相适应。
【关键词】:徇私舞弊 减刑 假释 暂予监外执行 司法工作人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一、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渊源9-10
- 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犯罪构成10-19
- (一) 本罪的主体认定10-11
- (二) 该罪的客观行为表现11-13
- 1. 主动型11-12
- 2. 被动型12-13
- (三) 行为对象13-16
- 1. 减刑程序13-15
- 2. 假释程序15
- 3. 暂予监外执行程序15-16
- (四) 责任形式16-19
- 三、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共犯的认定19-22
- (一) 主体均是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的共犯类型19-20
- (二) 司法工作人员和非司法工作人员共同犯罪20-22
- 1. 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共同犯罪20-21
- 2. 非身份者不能构成该罪的共同正犯21-22
- 四、该罪与受贿罪的竞合问题22-25
- (一) 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23
- (二) 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23-25
- 五、该罪与他罪的界限25-27
- (一) 该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25-26
- (二) 过失对罪犯违法减假暂的行为认定26-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30
- 致谢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小林;;论渎职罪的类型[J];学理论;2010年34期
2 张小虎;;身份犯与共犯罪刑论[J];中外法学;2005年03期
3 杜国强;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评析与完善探究[J];检察实践;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韦;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杜海波;受贿罪与渎职罪竞合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3 杜海洋;渎职罪主体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陈梅;渎职罪中的“徇私”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李海扬;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杜惠滨;渎职罪主体相关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56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95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