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无差别杀人的犯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2 11:08

  本文关键词:无差别杀人的犯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无差别杀人 精神原因 社会原因


【摘要】:无差别杀人犯罪作为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犯罪模式,具有区别于以往犯罪的特征,如对象的无差别性、社会不满动机、公然无饰作案等,因而对其犯罪原因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无差别杀人案件在我国也频频发生,这不仅造成社会民众的群体性恐慌,还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要想抑制无差别杀人案件,首当其冲的是,要全面掌握无差别杀人的犯罪原因。因此,对无差别杀人的犯罪原因的研究也就变得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从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现状出发,通过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分析其特征,对无差别杀人犯罪进行初步归纳,然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全面剖析,整体把握行为人的犯罪心理活动,接着从精神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角度,结合行为人的成长背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无差别杀人犯罪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全面解读无差别杀人行为背后的犯罪心理活动。 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主要包括四章: 第一章我国无差别杀人的现状。本章主要从无差别杀人的概念入手,通过整合分析相关典型案例,运用数据分析法,选取足够数量的典型的无差别杀人案例作为数据样本,通过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得出对于无差别杀人犯罪的一般认识,总结归纳无差别杀人的类型化特征,通过对其特征的剖析,将无差别杀人犯罪同恐怖主义犯罪、变态人格杀人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犯罪行为区别开来,全面呈现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第二章无差别杀人事件典型案例剖析。日本无差别杀人犯罪出现时间较中国早,且呈现形态较为典型,社会应对措施相对成熟,通过对日本秋叶原无差别杀人案件的详细剖析,结合当时社会媒体对该案件的报道,深入解析其无差别杀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同时,运用劳恩和福克斯在其所著《大量杀人的心理·社会分析》一书中,所提出的大量杀人的六大犯罪因素进行解析,并结合其成长背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横向解读,揭示无差别杀人行为背后所潜藏的精神问题。 第三章无差别杀人的精神原因分析。本章主要从精神原因方面对无差别杀人犯罪进行分析,寻找抑制无差别杀人犯罪的途径。首先,重新确认前文所分析的无差别杀人犯罪的六大犯罪因素,分别探讨每个犯罪因素的剔除可能性。通过论证,每个犯罪因素都无法被剔除,每个因素对于引发无差别杀人犯罪行为都至关重要。然后,从精神科医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运用精神性成因分析方法,剖析无差别杀人犯罪所无法回避的被害妄想症、扩大自杀、性爱这三个问题。 第四章无差别杀人的社会原因分析。前文分别就无差别杀人犯罪的六因素以及三大病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难以找到抑制无差别杀人犯罪的途径。本章试图从社会原因方面分析无差别杀人犯罪原因,结合行为人的成长背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寻找抑制无差别杀人犯罪的途径。将从“压抑社会”、“精神医疗”、“家庭教育”这三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与无差别杀人犯罪密切关联的社会具体问题,深入分析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社会原因,探析无差别杀人的犯罪原因。
【关键词】:无差别杀人 精神原因 社会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 无差别杀人犯罪概述12-18
  • (一) 无差别杀人的概念12
  • (二) 无差别杀人的特征12-18
  • 二、 无差别杀人事件典型案例剖析18-25
  • (一) 长期处于欲求不满状态19-20
  • (二) 存在他责倾向20-22
  • (三) 破坏性毁灭因素22-23
  • (四) 来自外界的刺激23
  • (五) 社会、心理上的孤立23-24
  • (六) 为进行大规模破坏而准备凶器24-25
  • 三、 无差别杀人的精神原因分析25-36
  • (一) 犯罪因素分析25-30
  • (二) 精神病学分析30-36
  • 四、 无差别杀人的社会原因分析36-42
  • (一) 压抑社会问题36-38
  • (二) 精神医疗问题38-39
  • (三) 家庭教育问题39-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5-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芳;魏一平;;姚锦云与1982年天安门广场撞人事件[J];半月选读;2007年19期

2 彭清燕;;校园无差别杀人案的犯罪心理学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莫洪宪;叶小琴;;学校教育的缺失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4 张小虎;;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现实状况与理论分析[J];江海学刊;2011年01期

5 彭清燕;;论校园无差别杀人的预防机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毛小平;;社会分层、城市住房消费与贫富分化——基于CGSS2005数据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7 戴忠杰;;无差别杀人的犯罪心理学分析及预防机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01期

8 穆玉敏;姚锦云天安门广场驾车行凶案[J];人民公安;2003年15期

9 王迎春;扶斌;;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探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罗大华,何为民;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思考[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959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959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