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毒品犯罪 死刑适用 刑事政策 辩护 量刑情节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毒品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集团化、职业化和武装掩护的制毒、贩毒活动也呈现出猖獗势头,这种现实状况增大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以及毒品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也增加了打击、治理毒品犯罪的难度。毒品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横行,俨然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毒品犯罪与艾滋病、恐怖活动并列为全球三大公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关注。笔者试图立足于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国际社会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情况及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历史进行考察,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毒品犯罪死刑适用进行反思,并对毒品犯罪死刑适用进行刑法学的分析,详细分析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程序问题,进而提出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应然构想。 逐步减少直至废除毒品犯罪的死刑是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已取消了毒品犯罪的死刑规定或逐步缩小了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范围。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我国禁毒法的显著特点,故死刑的司法适用大量存在,但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对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特别是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进行一定的限制。 总体来说,我国司法实践中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较好体现了对毒品犯罪“严打”方针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严”的一面,但严之有余,宽尚不足。从毒品犯罪本身的危害性来说,毒品犯罪适用死刑不能充分地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从刑罚的功效来说,毒品犯罪适用死刑也不足以预防和遏制毒品犯罪。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总的精神仍然是要坚持“宽严相济”,核心要求是要坚持“少杀、慎杀”,在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依法坚决适用死刑严厉打击的同时,也要严格地限制死刑适用。 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死刑适用虽然设定了标准,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额标准过低,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二是“唯数量论”,有客观归罪之嫌。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必须以等价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为指导,满足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在客观上,犯罪的性质、后果、情节都必须极其严重;在主观上,犯罪人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 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程序在一审阶段、二审阶段和死刑复核阶段都存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应当在毒品犯罪死刑案件一审程序中强化证人、鉴定人及侦查人员出庭制度,允许辩护律师向审判委员会直接汇报死刑辩护意见;建立一审死刑判决的强制上诉制度,强化二审法院在死刑案件审理时相对一审法院的独立性,贯彻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原则;对于死刑复核程序,应强化辩护律师死刑复核程序参与制度的法理依据,强化辩护律师死刑复核程序参与制度的具体路径,保证死刑被告人的强制辩护权,赋予辩护律师自由的会见权、强制的调查取证权、全面的阅卷权,细化辩护律师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操作细则,严格通知义务,规范沟通机制,强化说明义务。 反思我国毒品犯罪重刑主义的现状,对毒品犯罪设置死刑违反罪刑均衡原则,严重影响我国刑事法律的公正性。因此,对于毒品犯罪,,一方面应当转变当前的禁毒政策,把对毒品的预防工作和打击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采取立法上的限制和司法上的克制,减少判处毒品犯罪死刑的刑罚,对于部分毒品犯罪的死刑可以由无期徒刑代替,并在法律适用的环节对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进行限制,对死刑适用的基本标准予以严格把握,放宽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适用条件,对具体犯罪适用死刑的具体规格和情节从严掌握,以限制、减少死刑的适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限制死刑的适用,从而达到罪刑相均衡,更好地实现刑罚的目的。 笔者对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诸多理论观点做出了全新的理解和诠释,例如:强调应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范围,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条件,严格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办案程序,严格证据规则,严格掌握和统一死刑案件证据标准,限制毒品案件的死刑适用;认为将量刑情节分为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的分类方法在理论上存在严重的缺陷;针对毒品犯罪的唯数量论的分析与检讨;对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的完善建议;通过对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诸多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包括强化证人及侦查人员等的出庭制度、允许辩护律师向审判委员会直接汇报死刑辩护意见、建立死刑判决的强制上诉制度、强化二审法院在死刑案件审理时相对一审法院的独立性、贯彻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原则、强化辩护律师死刑复核程序参与制度;对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立法限制途径的分析,包括改革部分毒品犯罪死刑的刑罚、将部分毒品犯罪的死刑由无期徒刑代替,主张对于毒品犯罪采取立法上的细化和司法上的收敛,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限制死刑的适用,从而达到罪刑相均衡,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前述观点对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毒品犯罪 死刑适用 刑事政策 辩护 量刑情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序言14-16
- 第一章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现状概览16-25
- 一、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现状16-21
- 二、 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现状21-25
- 第二章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思想追溯25-52
- 一、 “严打”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28-35
- (一)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的“严打”28-30
- (二) “严打”在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的争论30-31
- (三) “严打”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应然关系31-35
- 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35-39
- (一)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形成与提出35-37
- (二)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37-38
- (三)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应然关系38-39
- 三、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政策反思39-52
- (一)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政策的现存性问题40-44
- (二)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政策的转变性思考44-52
- 第三章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实体法考察52-99
- 一、 毒品犯罪死刑的立法变革52-55
- 二、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标准55-59
- (一) 刑法总则的规定55-58
- (二) 刑法分则的规定58-59
- 三、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与量化标准59-70
- (一) 毒品数量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59-62
- (二) 毒品种类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62-67
- (三) 毒品纯度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67-70
- 四、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与量刑情节70-88
- (一)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的量刑情节70-74
- (二) 国际贩毒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74-75
- (三) 再犯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75-80
- (四) 自首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80-82
- (五) 立功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82-84
- (六) 技侦手段与毒品犯罪死刑适用84-88
- 五、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的完善88-99
- (一)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的现存问题88-93
- (二)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的完善路径93-99
- 第四章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程序探讨99-132
- 一、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程序问题的提出99-105
- (一) 一审阶段存在的问题99-102
- (二) 二审阶段存在的问题102-103
- (三) 死刑复核阶段存在的问题103-105
- 二、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程序问题的成因105-120
- (零) 毒品危害性错误认知的影响105-109
- (一) 传统文化的影响109-112
- (二) 刑事政策的影响112-113
- (三) 制度性原则的影响113-114
- (四) 线性诉讼结构的影响114-115
- (五) 诉讼资源配置的影响115-117
- (六) 案件协调机制的影响117
- (七) 辩护律师的影响117-120
- 三、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程序问题的完善120-132
- (一) 一审程序的完善120-124
- (二) 二审程序的完善124-127
- (三) 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127-132
- 第五章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现实选择132-138
- 一、 以立法上废除毒品犯罪死刑为目标134-136
- 二、 以司法上限制毒品犯罪死刑为途径136-138
- 参考文献138-14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47-148
- 后记1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 瑛;跨境毒品犯罪的成因及惩治对策[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2 李瑛;广东省毒品犯罪问题探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5期
3 吕萌;毒品犯罪组织形成原因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张惠绒;我国当前毒品犯罪的形势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5 王宏玉,王振峰;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及法律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欧阳涛;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李秋先,王树全;我国现阶段毒品犯罪原因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张洪浩;河南省毒品犯罪的态势及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张一琳;打击毒品犯罪应重减少需求——需求供给均衡理论对打击毒品犯罪的启发[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10 马海舰,李颖红;安徽省毒品犯罪问题研究[J];犯罪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艾峰;葛双龙;;对打击有组织毒品犯罪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彦文;;当前我国边境地区毒品犯罪的特点与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付晓梅;李彦周;;毒品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守疆;;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桂敏;;扩张的行为与压缩的解读:毒品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闻德发;许宝宇;高清华;;毒品犯罪的原因、出现的问题及建议[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涛;;浅析毒品犯罪心理状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李宏森;谭国贤;黄克建;罗正坚;;从毒品鉴定工作看广西的毒品犯罪和缉毒斗争状况[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9 杨建群;;论毒品犯罪的特点与对策[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杜震华;;浅谈遏制新型毒品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基辅记者 田晓军;俄重拳打击毒品犯罪[N];法制日报;2002年
2 张仁平 李静芬;遏制毒品犯罪需综合治理[N];检察日报;2004年
3 张晓华 高慧琼;如何认定毒品犯罪中的“主观明知”[N];检察日报;2004年
4 惠文辉;张家川 严打毒品犯罪[N];甘肃法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罗安宇;严打毒品犯罪活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N];贵阳日报;2006年
6 福建省龙海市检察院 林志标;从四方面规范毒品犯罪的法律适用[N];检察日报;2007年
7 周晖 陈鸿斌;保持严打态势 打击毒品犯罪[N];闽东日报;2007年
8 张传军;毒品犯罪增多应予重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陈永辉;当前毒品犯罪呈现大要案增多毒品种类增多的特点[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掌握打击毒品犯罪主动权[N];人民公安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成;毒品犯罪争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世清;毒品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郝冬婕;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与防控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薛风雷;毒品犯罪侦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彭之宇;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慧;毒品犯罪物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赵伟;我国边境地区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桂权;我国毒品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D];吉林大学;2010年
4 周建华;论毒品犯罪[D];安徽大学;2005年
5 罗文楠;我国毒品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6 徐伟俊;论毒品犯罪[D];苏州大学;2003年
7 潘世德;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坎平;老挝—中国共同打击跨境毒品犯罪的法律问题[D];武汉大学;2004年
9 赵曦;毒品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孙思远;论毒品犯罪的成因及预防[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3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96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