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明知”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刑法中的“明知”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知内容 社会危害性认识 明知标准 明知程度 推定明知
【摘要】:在我国刑法典中,犯罪故意认识因素的显著性标志为“明知”。行为人是否具有“明知”,对于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分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明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明知”的含义、内容、程度、认定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争议,特别是在刑法分则的“特定明知”中,这些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文中对“明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较为混乱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期有助于统一“明知”问题的认识以及便于对司法实践中的“明知”进行合理认定。文章以“明知”的概念为起点,并将其与刑法典和司法解释中的“可能知道”、“应当知道”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明知”包括两种情况,即明确知道与可能知道。而司法界和理论界对“应当知道”的理解则相当混乱,它实际上是司法人员对行为人认识状况的认定,其真实含义是推定知道。随后,通过介绍犯罪故意的三种学说后得出:认识因素的“明知”,在故意中处于基础地位。而近来的风险社会理论,则进一步将认定故意的重心转移到了认识因素上面。在“明知”的认识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对构成要件的事实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对于评价性认识应当是违法性认识还是社会危害性认识,学界存在巨大分歧。而社会危害性认识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对于社会危害性认识,文章主要从自然犯与法定犯的角度来阐释,并且法定犯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也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一般人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于“明知”的标准,立法和实践中一致认为法定符合说具有合理性。在“明知”认识程度部分,主要论证了在间接故意中,对结果是否发生的认识,不仅包括可能性认识,而且也可以是必然性认识。对于刑法总则“明知”与分则“明知”的关系,从最早的不加以区分,发展到现在的实质区分说。根据“实质区分说”,总则中的“明知”指的是故意,而分则中的“明知”不一定都是故意。在文章的最后,介绍了推定这种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并认为推定具有的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由于推定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需要限制推定的适用。
【关键词】:明知内容 社会危害性认识 明知标准 明知程度 推定明知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2
-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选题价值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10-11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11-12
- 第二章 “明知”的含义及地位12-17
- 第一节 “明知”的含义12-14
- 一 “明知”的基本内涵12
- 二 “明知”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2-14
- 第二节 我国犯罪故意中的“明知”14-17
- 第三章 “明知”的内容17-29
- 第一节 理论分歧17-18
- 第二节 对构成要件事实层面的认识18-21
- 第三节 对构成要件事实规范评价的认识21-29
- 一 社会危害性认识22
- 二 违法性认识22-23
- 三 社会危害性认识应当是明知的内容23-25
- 四 法定犯中的社会危害性认识25-29
- 第四章 “明知”的标准及程度29-32
- 第一节 “明知”内容的判断标准29-30
- 第二节 “明知”的认识程度30-32
- 第五章 刑法总则的“明知”与分则的“明知”32-36
- 第一节 总则中“明知”与分则中“明知”的关系32-34
- 第二节 刑法分则中的“明知”34-36
- 第六章 明知的推定36-45
- 第一节 推定的立法概况36-39
- 一 域外推定的立法状况36
- 二 我国刑事推定的立法状况36-37
- 三 推定的概念37-38
- 四 关于事实推定的问题38-39
- 第二节 明知推定的价值评定39-42
- 一 推定与无罪推定原则39-40
- 二 明知推定的必要性40-41
- 三 明知推定的合理性41-42
- 第三节 明知推定的规则42-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烨;;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可行性研究[J];知识经济;2013年17期
2 管晓静;;警察职务犯罪危害性初探[J];公安研究;2008年08期
3 涂永珍;反腐败需要注意三个层次[J];学习论坛;1994年11期
4 尹晓航;;对社会危害性认识之肯定[J];法制与社会;2010年32期
5 胡胜友;陈广计;;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实证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3期
6 王秀,张君清;论社会危害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构成要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朱炜;王洁;;社会危害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再商榷[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8 阮齐林;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J];法学研究;1996年01期
9 唐稷尧;;域外刑法违法性认识辨析及其与社会危害性认识之比较[J];现代法学;2006年03期
10 戴瑞春;;浅议失火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广西林业;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容邋记者 马建敏;石市3万名志愿者阻击传销[N];河北日报;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 张胜利 禹枫 本报记者 邓红阳;郑州84人因环境渎职犯罪被公诉内幕[N];法制日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治理垃圾围村 农民要当主角[N];海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胜实;过失渎职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铭;刑法中的“明知”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贺玮;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承毅;论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犯罪[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68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96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