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规定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9: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规定的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致人死亡 罪过形式 司法实践 刑罚配置


【摘要】:我国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关于在对“致人死亡”的行为处罚上一直沿用严刑厉法。1997年版的我国《刑法》在“致人死亡”的法律规定上作出了一定的进步,废除了一部分犯罪行为的死刑规定,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更好地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我国《刑法》在保护人权和保护法益的利益权衡中作出了更为有利的平衡,也为司法实践中的定罪量刑做出了良好的裁判标准。根据此前的理论研究认为,我国《刑法》在法定刑设置、主观方面、立法体例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刑法学界的理论争议也认为系由不尽完善的立法现状所导致了,最重要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同一行为具有的不同主观等方面认定而引发的不同量刑,极大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震怒。这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民众对于司法机关公正执法地不信任和对司法机关公正人员不友善的猜测联想。不光是我国的刑法理论,其他国家的刑法理论也很少将“致人死亡”这一法律规定进行系统地论述和阐明,基本上只是在个案中针对该案的具体行为手段进行单一地讨论。这势必会造成在整体上“致人死亡”这一现象缺乏系统、有序地判决和认定,各个不同的个案之间案情相似判决却大相径庭的现象大有人在。故而针对《刑法》中“致人死亡”规定的系统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理论,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可以得出“致人死亡”规定的评判标准及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死刑废除条款及“致人死亡”相关规定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在理论完善的前提下,更有体系地裁判“致人死亡”案件,使得相关类似案件的判决具有一定的阶梯性及科学性,使刑罚适用能够统一与协调。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立法现状进行法条上的梳理和分类。首先,对我国“致人死亡”的立法规定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简单论述了1997年《刑法》比1979年《刑法》在“致人死亡”的这一规定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并将涉及到该规定的章节进行了大致的列举,从整体上对该立法条文进行了划分。其次,从条款特点出发,用3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致人死亡”的条款类型进行划分,分为刑罚配置的差异性较大、死亡结果评价体系不同、主观方面是否有明文规定不同三类,以加深从宏观上对“致人死亡”条款类型化的不同认识,为后续可能的立法完善做了较好的前期铺垫。最后,对“致人死亡”的规定涉及的具体条文进行罗列,以整体上呈现整部《刑法》中关于这一现象的具体的规定。这部分内容主要还从三个方面对该现象进行分类,主要依据分别是主观状态、一罪的类型及条款性质。从主观状态上,主要是对条款中涉及到的“致人死亡”时主观上为故意或过失,分为故意型、过失型、混合型。从一罪的类型上,主要是将涉及到的规定分为结果加重犯、转化犯、包容犯。从条款性质上看,主要是将涉及到的条款分为注意规定、法律拟制、法律推定。通过这三种不同方向及内容上的分类,可以更好地将《刑法》中涉及到的“致人死亡”条款有一个纵向上的全新认识,为今后某一类方向或罪名上可能涉及的法律完善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是“致人死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类型。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行为人实行行为致人死亡的不同致死原因、被害人特殊体质致死、特殊环境三种不同的场景,穿插现今较为主流的因果关系理论分析,具体形象地阐述在司法实践中,“致人死亡”规定存在的缺陷会对定罪量刑及不同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承担存在巨大的影响。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规定的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议。首先,文章主要从主观方面、法定刑设置上对“致人死亡”规定进行立法缺陷上的分析。其次,主要指出的是主观方面存在未标明主观状态及对应的量刑,具体列举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238条非法拘禁罪进行阐述。再次,在法定刑设置上指出的问题主要有刑罚递增等次无阶梯化特征、绝对死刑的存在、包容犯、结果加重犯等的法定刑配置不合理、“致人死亡”与其他损害后果并列适用法定刑、法定刑中附加刑设置不甚科学等问题。最后,在具体的完善方面,相对应于在文中研究指出的问题,具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较为具体的措施就是明确“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合理设置“致人死亡”的法定刑、针对安全事故致人死亡情形设置合理的附加刑、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致人死亡”犯增设社会劳动处罚。应当说,在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情形下,笔者建议增设社会劳动处罚,对应于我国的国情,应当是借鉴香港治理社会举措的一个进步。
【关键词】:致人死亡 罪过形式 司法实践 刑罚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导言11-12
  • 一、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立法现状及分类12-19
  • (一)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立法现状13-14
  • (二)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的规定分类14-19
  • 1、主观状态:故意型、过失型、混合型15-16
  • 2、一罪的类型:结果加重犯、转化犯、包容犯16-18
  • 3、条款性质:注意规定、法律拟制、法律推定18-19
  • 二、“致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类型19-27
  • (一)多人共同作为致人死亡20-22
  • 1、多人实行行为间具有时间差21
  • 2、多人实行手段具有差异明显21-22
  • 3、多人行为导致死亡后果出现22
  • 4、多人过失实行某一行为,,导致死亡结果的出现22
  • (二)被害人因特殊体质致死22-25
  • 1、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对特殊体质知晓23
  • 2、行为人行为上是否足以使体质发作23-24
  • 3、行为人行为是否与其致死原因有关24-25
  • (三)行为人与特殊环境共同作用致人死亡25-27
  • 1、特殊环境是否对死亡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5-26
  • 2、特殊环境的存在是否仅加速死亡后果的出现26
  • 3、特殊环境的作用是否在致人原因中难以辨别26-27
  • 三、我国“致人死亡”规定的立法缺陷及立法完善27-42
  • (一)我国“致人死亡”规定的立法缺陷28-37
  • 1、主观罪过不够明确28-31
  • 2、刑罚配置不甚合理31-37
  • (二)我国刑法“致人死亡”规定的立法完善37-42
  • 1、明确“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37-38
  • 2、合理设置“致人死亡”的法定刑38-39
  • 3、针对安全事故致人死亡情形设置合理的附加刑39-40
  • 4、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致人死亡”犯增设社会劳动处罚40-42
  • 参考文献42-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轶;;我国刑法中若干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完善之研讨[J];中国检察官;2006年03期

2 王奎英;;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何承斌;;论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郭卫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5 朱瑞明;;关于法定刑幅度的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6 刘远;试论法定刑及其分类[J];河北法学;1994年06期

7 覃祖文;论法定刑设置的根据及我国法定刑设置的缺陷[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周光权;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4期

9 张建军;;论我国法定刑立法的改进与完善——以明确性原则为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苏新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之缺陷与完善[J];河北法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要跃;;在法定刑幅度内量刑错案的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刘海;;对我国现行禁毒刑事立法的几点思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检察院 赵云昌;应提高渎职罪的法定刑[N];检察日报;2013年

2 泰州市检察院 陈士力;建议提高渎职犯罪的法定刑[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准确理解法定刑幅度的“交叉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论减轻法定刑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论援引法定刑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4年

6 刘晓辉;浮动法定刑的适用范围与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浙江省委党校 张波;从衔接式法定刑转向交叉式法定刑[N];检察日报;2008年

8 莫洪宪;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的法理分析[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9 ;法定刑空间形式是量刑公正的标尺[N];检察日报;2004年

10 黄明儒;“处刑较轻”应从罪与刑两方面权衡[N];检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光权;法定刑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2 徐昱春;元代法定刑考辩[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闪闪;遗弃罪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2 徐李莉;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规定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王云;法定刑设置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胡艳;数额犯的法定刑配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小娟;渎职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祝;论法定刑幅度的设置[D];湘潭大学;2012年

7 刘慧;抢劫罪单一化法定刑升格条件立法评判[D];吉林大学;2015年

8 彭兵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现状及完善[D];山东大学;2011年

9 胡迪;绑架罪法定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瑜;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正当性及其完善[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2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972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