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习惯法在刑事和解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7-10-21 04:29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习惯法在刑事和解中的价值
【摘要】:刑事和解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司法模式,能够实现恢复性司法追求的实质性正义;而深受熟人社会结构影响的民族习惯法,其诉讼文化影响人们往往以实质理性的和解或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最终选择;民族习惯法与刑事和解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提倡多元化纠纷解决理念、实现软法互补、增强法律规范对民族群众的教育,以及通过民族自治纠纷解决方式加强社会的非正式控制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民族习惯法在国家构建矛盾纠纷解决多元化机制中的积极与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贵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刑事和解 恢复性司法 纠纷解决
【基金】:)" target="_blank">贵州省法学会重点调研项目《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研究》(KT20140<Z>)
【分类号】:D925.2;D922.15
【正文快照】: 传统的刑事正义(criminal justice)或称报复式正义,认为犯罪是对法律与国家的违背,正义要由国家来科以刑罚,所以要追究的是谁犯了罪?犯罪者犯了什么法?犯法者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因此,要让加害者接受应有的刑罚,通过刑罚来为犯罪行为负责;而恢复式正义认为犯罪是人与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谦元;刘明;;刑法在藏族地区的适用问题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尤莉 通讯员 李路;江苏公安提供刑事和解“全国样本”[N];江苏法制报;2012年
2 周瑞良;调解促成了“刑事和解”[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记者 天笑;苏州率先试水“刑事和解”[N];苏州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吴亚东;建瓯近200起轻微刑案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14年
5 记者 郭铭华;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我省调研指导[N];黑龙江日报;2012年
6 赵旭辉;村民挂牌“立法”是否适用刑事和解[N];人民公安报;2014年
7 记者 天笑;建全国首个刑事和解救助协会[N];苏州日报;2014年
8 新闻中心记者 郑振龙;全国政协社法委调研组来庆调研[N];大庆日报;2012年
9 罗惠莉 刘志平;江苏江阴委托人民调解实现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陆寿青 曾夏;创新调处“组合拳” 明江清流颂和谐[N];广西法治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071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07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