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下,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华就业、旅游、学习等。外国人的增加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丰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我国的西南边境地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边民(主要为越南、缅甸、老挝三国家的国民)涌入该地区,一方面给该地区的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如“三非”外国人中很多人从事贩毒、走私、卖淫、盗窃等犯罪活动,甚至进行分裂活动、制造恐怖事件,扰乱了该地区的社会管理秩序,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另一方面由于该地区“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数量迅速的增长严重扰乱了我国的出入境管理秩序,是对我国边界线的忽视。总之,“三非”外国人给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一项新的课题,正确认识并且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外交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考验,如何管理好在华外国人员,如何进一步解决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问题,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已经提到我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是当前西南边境地区各政府的迫切任务之一,且该问题的解决对国内其他地区类似问题的解决有着借鉴意义。本文主要的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语义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主要以西南边境地区的“三非人员”治理为研究对象,全文主要分四个部分来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情况进行总的概述,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西南边境地区的地理概况及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问题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对国外和国内学者目前有关非法移民方面的成因理论分析作了介绍,主要从经济、地理环境及社会历史方面对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问题给我国经济秩序、社会发展和我国与邻国间正常交往所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治理,介绍这方面的主要治理主体、治理依据,分析了目前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治理现状及在新时期所受的挑战:非法移民与“三非人员”问题具有相似性,本文第三部分从发达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在非法移民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以便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最后一方面主要探讨解决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问题的法律方面与其他方面,法律方面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来华外国人的行政救济及完善我国边境管理体制,在地方政府也应在新法颁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地方法律法规。非法律方面可以加强法律的宣传工作,加强与邻国的合作等。西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于沿海或内陆其他地区来说略显落后,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两国边民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相似性,边民长期自由往来、相互通婚等已成习惯以至于该地区“三非人员”抓了又放,放了又来导致遣返困难重重,有边难防。本文从我国西南边境区的概况入手,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形,介绍了该地区“三非人员”的基本情况、现状,治理主体、依据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提出治理建议。旨在通过对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的研究和分析,呼吁出入境管理相关部门利用新出入境法颁布的机会,完善该地区的地方立法,完善对“三非人员”的治理机制。加强对“三非人员”的管控,降低犯罪率。这对保护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华;韦乃煌;;昔日“刀光剑影”当今团结协作——桂湘边境地区的调查[J];广西政报;1994年10期
2 张孟和;影响内蒙古边境地区稳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岳惠来;;富民与兴边——对吉林省边境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及推进“五边”思想落实的调查与思考[J];国防;2006年08期
4 吴海琼;;广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5 祁苑玲;;云南边境地区跨境产业合作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6 王雅梅;;欧盟跨境合作政策述评[J];德国研究;2006年03期
7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J];吉林政报;1987年14期
8 特古斯巴雅尔,孟和;内蒙古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罗晓蕙;李传珂;;广西边境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分析和思考[J];传承;2012年10期
10 许毅;云南省边境地区经贸格局的演变[J];创造;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仓;;广西边境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2 农国忠;;发展广西陆路边境优势产业之我见[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苏川;何艳飞;;边境地区军(警)民共建的实践与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高云;;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5 黄玉芬;;搞好六个对接 促进沿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秋;加强调研协商 为加快我区边境地区开放开发献计出力[N];广西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黄鹏 张登海;发挥优势推动边境地区加快发展[N];云南日报;2013年
3 本报评论员;加快边境地区开发建设[N];广西日报;2000年
4 云专卖;云南省部署边境地区“两烟”打假打私工作[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华 刘鹏程;建立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记者 周红梅 通讯员 王天军;我区多措并举解决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N];广西日报;2009年
7 王天军;广西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工作有力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8 通讯员 喀组研;我区加强边境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N];喀什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李文健 马静;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促进边境地区稳定[N];西藏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武建雷 通讯员 常宗波;中老边境地区生态保护合作不断加强[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步伟;东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和人口流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嘉怡;西南边境地区基础教育理念错位与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磊;云南省边境地区2014-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效果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3 范芳艳;西南边境地区“三非人员”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胡俊琨;人民币跨境流通对红河州边境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哈佳;蒙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关冰洁;西藏边境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
7 林欣;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涉枪涉毒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其侦防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田甜;云南边境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韦子文;我国边境地区反洗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潘军;云南省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4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16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