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1:05

  本文关键词: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全日制劳动者 权益保护 完善立法 完善监督机制 差别待遇


【摘要】:目前,非全日用工在我国繁荣发展,非全日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从事非全日制用工数量的增加,侵犯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事件经常发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对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全面保护,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环节。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分析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从而完善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对策。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该选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查阅北大法意上有关非全日制用工劳动争议的案例,对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案情及双方争议的焦点,对目前存在的侵犯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侵权行为进行归纳,了解侵权类型是提出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对策的前提。其次,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国际劳工组织、日本、德国针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法律规定进行总结,了解他们对待非全日制用工的态度以及为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所作的特殊规定,为完善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立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首先,我国主要存在六种侵犯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表现形式:滥用非全日制用工、差别待遇、工资发放不符合规定、休息休假权得不到保障、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稳定性差;其次,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有三方面,即用人单位原因、劳动者自身原因以及法律规定的不足。总之,为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必须完善立法和完善监督机制。笔者认为,完善相关立法是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主要的方式。首先,重新定位立法的价值取向,明确立法理念是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兼顾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具体制度的构建应该围绕该立法理念展开。其次,为解决差别待遇问题,应当在立法中引入均等待遇原则。再次,要建立与非全日制劳动者相匹配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以书面的形式将核心劳动权利告知非全日制劳动者以及适用解雇保护规则。最后,建立与非全日制用工相匹配的社会保险法制度,将非全日制劳动者纳入强制缴纳社会保险的范围。此外,要完善工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在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上的作用;赋予非全日制劳动者申请转化为全日制劳动者的权利,并为保障该权利的实现,制定配套的措施。除完善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立法外,还应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国家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肖雪非;张耀华;李强;;非全日制用工相关概念及实操[J];中国劳动;2009年12期

2 卓莉媛;;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规定缺陷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3 ;非全日制用工时间有限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3期

4 祝晓曦;;浅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中国司法;2011年12期

5 童心田;;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时间限制——大学生应如何识别与有效维权[J];改革与开放;2013年12期

6 韩晓娥;;论非全日制用工[J];商;2013年12期

7 田野;;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非全日制用工试行办法》的通知[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年14期

9 刘畅;李永正;杨杰;;非全日制用工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劳动;2007年06期

10 王倩;;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麦当劳低薪事件为例[J];法学;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颖萍;;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法律适用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钟兰花邋实习生 方婧佳;非全日制用工有哪些规定?[N];绍兴日报;2007年

2 张喜亮邋任连国;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者也有诸多权利[N];工人日报;2008年

3 记者 赵振宇;哈尔滨: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不超15天[N];就业时报;2008年

4 孔令华;浅谈非全日制用工的完善[N];工人日报;2010年

5 瞿森斌;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中社会保险问题探析[N];江苏经济报;2010年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祝晓曦;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亟待法律完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 韩芳 米玲    ;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N];江苏法制报;2012年

8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沈斌倜;非全日制用工合同解析[N];上海法治报;2013年

9 华东政法大学 严玮;对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调整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4年

10 徐恬 通讯员 李晓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也应参加社保[N];深圳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染;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徐春燕;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霍妍;非全日制用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倩倩;非全日制用工中政府责任构建[D];南京大学;2014年

5 孙芳;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6 王晓娟;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芳;试论非全日制用工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8 高媛;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明;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周颖;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制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203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203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