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发展及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2 04:08
本文关键词: 美国恐怖主义犯罪 立法发展 《美国爱国者法》 人权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恐怖主义犯罪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是当代刑事法律领域一个重要的主题。2001年的“9·11”事件,将我们从认为恐怖主义犯罪是离强国很远这一梦境中惊醒,2014年法国连发两起的恐怖袭击案件也使人们更清晰的认识到恐怖主义犯罪的危害,2015年11月14日,法国巴黎发生一起爆炸枪击案,与以往不同,这次不再是针对某一行业或群体,这次事件本质上是对平民的屠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恐怖气氛。“伊斯兰国”组织的支持者宣称,要让法国人记住11月14日,并称法国人不会忘记11月14日,就像美国人忘不了9月11日一样。当天世界上的所有主要标志性建筑物都不约而同地换上了红白蓝,这是对逝者表达哀悼,为巴黎默默的祈福。美国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对恐怖主义立法的国家,但近十几年来,美国针对恐怖主义犯罪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反映在法律领域内,主要的表现是专门法案的出台、修改与机构的变动等。美国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所呈现出来的立法过程,是一个渐进性曲折式的立法过程,这个立法过程根据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重视程度及立法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美国恐怖主义立法发展的这个过程中,从曾经的边缘化到后期一段时间内成为立法工作的重心,从重视对情报方面的立法,广泛搜集信息,开展全方位的情报工作,到现在的回归理性立法,这是一个通过不断实践、吸取经验进而不断改善,逐渐臻于成熟地过程,这个过程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特别是在立法内容与私人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法律怎样才能发挥对规制恐怖主义犯罪最大的功效。在初期,美国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是以反国际恐怖主义为其对象,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恐怖主义政策才初具雏形,但在安全环境中处于次要作用。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犯罪问题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才有所提高,但其仍不是国家安全的重点,与大国的关系问题才是当时美国国家安全的重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第39号总统令,第39号总统令的签署意味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时间点提前到恐怖袭击的预备阶段,这也是一种战术上的转变即先发制人。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美国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关注度非常低,因此,在以极大的牺牲为代价之后,美国才真正开始思考怎样解决恐怖主义犯罪这一问题。在法律领域就体现为无论在预防还是惩治方面都有所调整,并为此成立专门的机构。美国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联邦法典的有关规定,例如,《外国情报监督法》(“FISA”)、《外国人移民与国籍法》,二是各州对此的规定,例如,《阿拉巴马州刑法典》(Alabama§13A-10-152)。在机构方面,“9·11”事件发生后的当日即成立反恐监查,由代号为“PENTTBOM”(Pentagon/Twin Towers Bombing Investigation)的小组对“9·11”事件展开调查,安全、网络、情报、执法协调等办公室、国家恐怖主义联合特遣部队、恐怖分子整合中心、恐怖主义审查中心等相继成立,国会重新分配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职位分布。在2001年10月,《美国爱国者法》发布,改变了情报收集的方式。情报分析学会创建了记录管理部门,将文字记录数据化,对记录进行集中管理,这样就完成了《信息法案》和《隐私法案》(“FOIPA”)的配套工作,查询服务中心建立完毕;将人员安全、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等作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的“东突”组织所进行的恐怖主义犯罪,使国民更为深刻的体会到恐怖主义犯罪巨大的破坏力与社会影响力。我国1997年《刑法》将国际公约规定的恐怖主义犯罪国内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三十二次委员长会议上,代表对《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的议案进行了审议,《刑法修正案(九)》的发布是对进一步规制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商榷,而在反恐的同时如何保护人权等问题也还有待解决。随着比较法学研究的深入和刑事法学者学术视野的扩展,研究美国刑事法律关于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发展,有利于我国对此的刑事法理论学习和借鉴。如果能取之所长,补己之短,完善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那么就能够给予国民更强有力的保障,使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的领域内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我国在2015年12月27日发布了《反恐怖主义法》,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法律在反恐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美国在预防、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是人权与收集信息之间的冲突。我国在这方面会不会也面临同样的境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实现未雨绸缪?邻国有朝鲜的核试验,东海有日本的虎视眈眈,南海有与越南等国的摩擦,股市两次熔断的出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极端民族主义的干扰,难民涌入欧洲而产生的后续问题,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恐怖主义犯罪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其生存的土壤向着更为肥沃的方向发展,而法律就是压缩其生存空间的主要途径之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梅;赵远;;当代中国反恐刑事政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2 齐文远;夏凉;;运用刑事法制理念应对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研究——以美军利比亚反恐为切入[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3 张明楷;;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J];现代法学;2016年01期
4 梅传强;;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善——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涉恐条款[J];现代法学;2016年01期
5 王志远;;《刑法修正案(九)》的犯罪控制策略视野评判[J];当代法学;2016年01期
6 冯卫国;;论文化反恐与去极端化[J];法治研究;2016年01期
7 黄星;;公民参与境外恐怖主义活动的刑事法律应对[J];政治与法律;2016年01期
8 邢志人;;中国反恐怖主义专门立法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9 阴建峰;侯日欣;;我国新时期反恐刑法立法宏观问题论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齐文远;魏汉涛;;英美反恐立法的得失及其启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春乐;恐怖主义犯罪特别诉讼程序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3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48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