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法治方略——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7-13 18:00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关注契约环境和契约的执行情况,这使得在理性认知和制度配置上,《环境保护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制约。为应对不完全契约制度设计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环境保护法治实践中,需要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确立激励与惩治办法,明确事后追责的主体、程序、信息公开等事项;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如契约的第三方执行机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等,这有利于企业规避市场契约风险;建立环境保护的裁判与救济机制,如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行政救济相关立法等,在不完全契约理论下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经济的发展与监督。
[Abstract]:The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ntract environment and the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 which makes the la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trict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Northeast China in terms of rational cognition and institutional alloca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market risk brought by the design of incomplete contract system, in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ule of law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establish incentives and punishment methods, and to make clear the subject of responsibility after the event. The procedur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o on, the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restraint mechanism, such as the third party execution mechanism of the con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etc.,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enterprise to avoid the market contract risk; The establishment of adjudication and relief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h as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relief legislation, ensures the develop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y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the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JZD006)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龚向前;;配套立法与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2 王明远;;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方向:基于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理论的分析[J];中国法学;2016年01期

3 孙晋;;竞争性国企市场支配地位取得与滥用以及规制的特殊性[J];法学评论;2016年01期

4 马克;李军国;;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年经济转型经验与展望[J];经济纵横;2012年08期

5 张冬冬;;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09年03期

6 戴治勇;;选择性执法[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霍俊阁;;论恶意转发网络虚假信息的司法认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梅宏;胡勇;;论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正当性与可行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3 张倩;;食品安全领域引入公益诉讼的探讨[J];知与行;2017年07期

4 朱政;;基层执法的形态、运行机理与法治径路——以E市控制违章建筑执法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5 韩业斌;;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助推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功能、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6 陈柏峰;;党政体制如何塑造基层执法[J];法学研究;2017年04期

7 杨彪;;侵权禁令与执法替代:风险社会公共治理的新思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04期

8 马腾;;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研究——对常州毒地案一审判决的法理思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9 巩固;陈瑶;;以禁令制度弥补环境公益诉讼民事责任之不足——美国经验的启示与借鉴[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10 杨颐嘉;;论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标准——从司法尊重行政角度出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帆;;启动公益诉讼的条件——论美国行政诉讼的资格[J];行政法学研究;2014年02期

2 别涛;;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新起点——《民诉法》修改之评析与《环保法》修改之建议[J];法学评论;2013年01期

3 李挚萍;;外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经验及挑战[J];法学杂志;2012年11期

4 陈金钊;;“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J];清华法学;2011年03期

5 姚莉;;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界说[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6 公丕祥;;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意义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7 徐向华;周欣;;我国法律体系形成中法律的配套立法[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8 郑鹏程;;《反垄断法》私人实施之难题及其克服:一个前瞻性探讨[J];法学家;2010年03期

9 孙晋;;我国《反垄断法》法律责任制度的缺失及其完善[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10 罗丽;;日本公害健康被害行政救济制度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9年2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礼梅;;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的比较[J];资源与产业;2008年01期

2 王立英;创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6期

3 王雪冰;迟宏波;;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后的国有企业安全管理——来自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的调查报告[J];现代职业安全;2003年10期

4 朱桂娟;发挥高校优势 加速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2期

5 侯锡林;;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中的政府作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张凤武;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证时;振兴老工业基地条件已具备[J];中国金属通报;2003年32期

8 初宇平,秦立清;先进文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Z1期

9 赵媛媛;;调整升级 老树新花 来自纺织老工业基地的报道[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29期

10 孙大光,范伟民;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审核[J];环境科学动态;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跃平;;论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挑战和振兴的出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王厚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外部环境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研究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4 彭向刚;;论政府创新与老工业基地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陈清泰;;抓住有利时机 振兴老工业基地[A];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汇编[C];2003年

6 鲁志军;;论技改贷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焦方义;;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张晨强;;加快太原老工业基地现代化问题研究[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杜跃平;;论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挑战和振兴的出路(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10 徐勇;;创新国企体制 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程[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会安;大连市软件产业助推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记者 薛婧;哈尔滨37个老工业基地项目投产[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记者 郝锴;抓好振兴老工业基地督查工作[N];徐州日报;2009年

4 李清连;辽宁省政协全力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廖言;坚持以人为本 振兴老工业基地[N];人民日报;2011年

6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王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N];人民日报;2011年

7 郑原驰 实习生 李庄 本报记者 李林岩;以科技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N];吉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郝晓明 实习生 伊予;辽宁科协: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汇智聚力[N];科技日报;2013年

9 涧宣;坚定不移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N];洛阳日报;2013年

10 涧宣;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N];洛阳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宏;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杨振凯;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伟民;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关大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管理环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常忠诚;制度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吴艳玲;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D];辽宁大学;2008年

9 李铁滨;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姜周;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晓茶;非政府组织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赵瑞娟;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司秋利;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效应评价[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曲扬;东北老工业基地原大型企业职工住区环境活力重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孟献国;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文化资源与城市公共艺术的融合与再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6 汤爽;完善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化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王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8 马晓蕾;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效率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9 刘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10 苏敬哲;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20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120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9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