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体废物进口监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固体废物进口监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固体废物进口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国内各行业对资源性生产资料的需求日益高涨,而自有的自然资源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外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成为弥补国内需求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在固体废物进口贸易中,逃避监管非法进口、加工、处置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情况屡有发生,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危害。但总的来说,随着世界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进口可利用的固体废物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现状和具体的监管制度,指出在固体废物进口监管过程中遇到诸多的问题。为了完善我国固体废物进口监管体系,2011年相关部门颁布实施《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对固体废物进口监管中两大难题——“鉴定难”和“处置难”仍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而这两大难题在固体废物进口监管中又是切需要解决的。因此,在论文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针对这两大难问题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建议。“鉴定难”问题主要包括:现行鉴别不够合理、目录管理不够全面、私藏夹带、伪报混报现象突出等;“处置难”问题包括:对固体废物实施退运困难、无法退运的固体废物难以处理等。针对这两大难问题,第一,应当完善现有的鉴别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鉴别程序,并对鉴别结论、鉴别时间、鉴别费用作出统一规定;第二,完善现有的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并及时作出更新;第三,建立退运保障机制,使非法进口的固体废物能顺利退运原产国;第四,提高检验检疫查处的技术水平和无害化处理能力;第五,监管部门应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强有力的联合机制;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越境转移。
【关键词】:固体废物进口 监管 鉴定难 处置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
【目录】:
- 论文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15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9-10
- 二、研究目标10
- 三、文献综述10-12
- 四、主要研究方法12
- 五、论文结构12-13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3-15
- 第一章 我国固体废物进.监管体系15-25
- 第一节 我国固体废物进.贸易现状15-16
- 第二节 固体废物进.监管主要立法依据16-19
- 一、国内立法17-18
- 二、国际公约18-19
- 第三节 现行我国固体废物进.主要监管制度19-25
- 一、环境保护部门监管制度19-20
- 二、检验检疫部门监管制度20-22
- 三、海关监管制度22-25
- 第二章 固体废物进.监管过程中“鉴定难”问题25-31
- 第一节 现行鉴别问题25-28
- 一、鉴别机构26
- 二、鉴定程序26-27
- 三、鉴定结论27-28
- 四、鉴定时间、鉴定费用28
- 第二节 目录管理问题28-29
- 第三节 私藏夹带、伪报混报问题29-31
- 第三章 固体废物进.监管过程中“处置难”问题31-35
- 第一节 对固体废物实施退运困难31-33
- 一、责任主体追究难31
- 二、保障程序尚未建立31-33
- 第二节 无法退运的固体废物难以处置33-35
- 一、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及设施33
- 二、处置费用高33-34
- 三、配套的处置程序尚未建立34-35
- 第四章 固体废物进.监管问题原因分析35-39
- 第一节 内部原因35-37
- 一、利益驱动35
- 二、法律不够完善35-36
- 三、监管水平局限36-37
- 第二节 外部原因37-39
- 一、发达国家有意转移37-38
- 二、国际合作不够38-39
- 第五章 国外固体废物进.监管制度39-45
- 第一节 《巴塞尔公约》39-41
- 一、成员国一般义务40
- 二、具体规定40-41
- 第二节 部分发达国家在固体废物进.监管方面的经验41-43
- 一、美国41-42
- 二、欧盟42
- 三、日本42-43
- 第三节 对我国的相关借鉴和启示43-45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固体废物进.监管体系的相关建议45-51
- 第一节 完善立法45-49
- 一、完善鉴别机制45-46
- 二、细化废物目录46-47
- 三、建立退运保障机制47-49
- 第二节 加强执法49-51
- 一、形成强有力的联合机制49-50
- 二、加强境外合作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黎;;固体废物回收再利用法律问题研究——以新疆固体废物交换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3期
2 童金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30期
3 张琳琳;;直面固体废物——省人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侧记[J];人民之声;2003年06期
4 ;将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罪和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J];人民政坛;1998年12期
5 翟峰;“固体废物增量”与“商品豪华包装”[J];中国人大;2005年02期
6 郑晓琴;刘琼;;论我国环境押金法律制度的构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7 刘阳中;;一起逃避固体废物装运前检验案[J];中国检验检疫;2010年04期
8 ;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6期
9 郭亚楠;;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法律问题浅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2期
10 徐兴峰;;中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制度比较(上)[J];环境;199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赞;宋建敏;刘玉;;青岛市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许冠英;罗庆明;温雪峰;周少奇;胡华龙;;广东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陈华;冯涛;杜绍光;;浅议固体废物对环境安全产生的影响[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燕;刘伟;王燕;;建立固体废物回收监控体系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5 汝宜红;姚家奕;任福民;;特大城市铁路客运固体废物发生源治理对策[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田贵全;;德国固体废物存放场现状及其类型划分之研究[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吴香尧;;四川省固体废物再生利用的前景与途径[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8 朱仁良;李军;;炼铁的固体废物资源控制与综合利用[A];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6年
9 刘常青;赵由才;张江山;林艺芸;;上海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研究[A];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专辑[C];2007年
10 刘长礼;;固体废物填埋场粘性土垫层阻隔能力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总工程师 刘振山;固体废物的危害引发全球重视[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郭薇;进口固体废物环保控制标准实施[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管梅宝;峰江管住固体废物源头[N];台州日报;2006年
4 朱其太 薛庆波;专家提醒:进口固体废物将受新规影响[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姚耀;我研究固体废物分类标准及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记者 贺鹏 通讯员 万初升 王蓓;100%彻查进口固体废物[N];福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颖春;五部门规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N];中国证券报;2011年
8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苏华忠;进口固体废物严禁转让[N];西江日报;2011年
9 记者 冯永锋;固体废物进口信息实现共享[N];光明日报;2012年
10 华凌;全球固体废物产出2100年或达峰值[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毕贵红;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系统演化与调控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钱婷婷;磷在固体废物热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及再利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王铁军;固体废物填埋场防渗层改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高松;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性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管制与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锐;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继月;中国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3 李建林;滨州市环保局固体废物产生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4 孙星星;我国固体废物进口监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吴小东;一种固体废物中铜的测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郭平;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朱标;固体废物跨行政区域转移的法律规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燕萍;我国防治固体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成;我国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法律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王辉;大连市固体废物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固体废物进口监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6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