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权益的国家保障探析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权益的国家保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失独者”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失独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降低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造成失独家庭的大量出现。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超过100万个,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由于独生子女的去世,多数失独者面临着贫困、养老、疾病、生育、精神压力等多重困境,急切需要国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鉴于失独者的产生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性以及失独者权益保障的紧迫性,如何从国家层面保障失独者合法权益,帮助失独者走出困境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法社会学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与失独者进行网上沟通交流,期望全面深入地了解失独者的生存状态,同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结合我国法律对失独者权益的保障和不足,试图为失独者权益保障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国家保障的角度研究失独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学术意义上来讲,研究失独者的文献相对比较匮乏,并且多集中在人口学、保障学等层面,缺少了法律的顶层设计,失独者的权益就得不到根本保障。另外,以往文献中国家对失独者权益的保障多集中在社会救济上,本文则系统性地提出了运用国家行政补偿理论来保障失独者权益,体现出一定的原创性。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失独者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还会不断增加,失独者权益保障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通过行政补偿的方式切实保障失独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助于帮助失独者走出困境,而且体现出国家责任的回归,这对于建设权责统一的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和方法以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基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对与失独者相关的现状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失独者及形成和困境、现行法律对失独者权益的保障及不足。第三部分是论述的主体,包括第三、四章,主要论述国家应该如何保障失独者合法权益,其中第三章为国家保障失独者权益的理论分析,第四章阐述国家保障失独者权益的各项对策。本文既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水平,又坚持人本精神,力争从公平公正的角度为帮助失独者走出困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失独者 行政补偿 社会救助 国家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5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12-13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3-15
- 一、“失独者”概述15-20
- (一)“失独者”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5-16
- (二)“失独者”的形成16-18
- (三)“失独者”的困境18-20
- 二、“失独者”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20-23
-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关规定20-21
- (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21
- (三)“失独者”专项立法的缺失21-22
- (四)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规定22-23
- 三、国家对“失独者”进行保障的理论分析23-27
- (一)行政赔偿的欠妥性24
- (二)行政补偿的正当性和主导性24-27
- (三)社会救济的补充性27
- 四、“失独者”权益保障体系构建27-41
- (一)重新界定失独者的范围27-29
- (二)“失独者”的法律体系构建29-30
- (三)国家行政补偿金的标准30-32
- (四)“失独者”的养老体系构建32-34
- (五)“失独者”的医疗体系构建34-37
- (六)“失独者”的精神扶助体系构建37-38
- (七)“失独者”保障的资金来源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厚亮;;计划生育政策的变与不变[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5期
2 刘海燕;刘敬远;;印度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比较[J];南亚研究季刊;2010年04期
3 集拉·宏拉达隆 ,蔡文丛;泰国人口和劳动力政策[J];东南亚研究资料;1986年03期
4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若干规定[J];广西政报;1985年05期
5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的补充规定[J];吉林政报;1985年05期
6 刘华;试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公民的生育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廖保平;;让一部分人先“生”起来?[J];中国老区建设;2007年07期
8 杨翠萍;;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农村妇代会组织的异化——基于河南宇县的调查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3期
9 刘方玲;;折衷与变通:基层政权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行动逻辑——河南省老城镇的考察[J];理论与改革;2009年01期
10 李晓波;;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否定[J];学习月刊;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黔;;从社会管理视角下试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邢健;;压力体制与政治“共谋”:央地关系视角下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研究——基于湖北省S市L县的个案分析[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米峙;;北京市女儿养老作用与前景分析[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郝静;;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建新;;开放生育政策,天塌不下来![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6 杨龙;;基本国策与普通政策统筹机制建设研究——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永平;陆铭;;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8 郝弼;李金兰;;家庭与养老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潘丽明;;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10 若尘;;“空巢”对策刍议[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兰 通讯员 绣琴 建军;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变松[N];泰州日报;2006年
2 王捚;宁远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形式多样[N];永州日报;2007年
3 郎玉 木杉;平安乡抓实人口与计生工作[N];盘锦日报;2008年
4 ;计划生育政策,动还是不动?[N];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记者 易成章;“三个不变” 决定计生工作不能动摇[N];衡阳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田生;计划生育政策何去何从[N];西部时报;2004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陈晓;计划生育政策遭遇控制难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胡其峰;计划生育政策 不能有丝毫动摇[N];光明日报;2007年
9 郭学忠;州人口委开展大练兵活动[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孙德华;庞家社区探索计生工作新方法[N];盘锦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青;习俗与家族的再生产[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花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珑;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普艳霞;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李会林;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曾苏;中国共产党计划生育政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向霜;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浩;贵州省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成效评析[D];贵州大学;2008年
8 蔡灿泉;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博弈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9 邓惠娟;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博远;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权益的国家保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6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