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

发布时间:2021-01-29 04:38
  本文从国家信息公开制度和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相关要求入手,对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议,以期对推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支撑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综述
    (一)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背景
        1. 信息公开的历史沿革
        2. 中国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3.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二)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1.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要求
        2.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政策
二、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分析
    (一)生态环境信息公开评价
    (二)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
        1. 舆论引导作用
        2. 环境监管作用
        3. 联合惩戒作用
        4. 环境执法作用
    (三)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与其他环境制度的协同
        1. 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信用管理制度
        2. 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环境信息公开与排污许可制度
        4. 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监测制度
三、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分析
    (一)《巴黎协定》关于透明度的履约要求
    (二)国外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立法经验
        1. 整体情况
        2.《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
        3.《法国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
        4.《墨西哥气候变化基本法》
    (三)将国际履约义务纳入国内气候法律政策
四、国内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评析
    (一)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二)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进展评价
        1. 国际层面气候信息公开情况较优
        2. 国内层面气候信息公开情况堪优
        3.2019年应对气候变化部分的主动公开目录仅完成过半
    (三)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1. 与生态环境整体公开情况相比较虚
        2. 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利于机构改革的顺利过渡
        3. 涉企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充分,难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五、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
    (一)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组成
        1. 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客体
        2. 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主体
        3. 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要求
        4. 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的依据
    (二)信息公开在应对气候变化制度体系中的定位
        1. 应对气候变化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2. 应对气候变化公众监督与信息公开
        3.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信息公开
    (三)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镇江市低碳化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借鉴[J]. 刘婷婷,董玉峰,康琳婕.  对外经贸实务. 2016(11)
[2]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演进及其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五周年回顾与展望[J]. 朱锐勋.  电子政务. 2013(07)
[3]基于顶层设计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J]. 汪剑.  干旱环境监测. 2013(01)
[4]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中国政务公开与政府治理[J]. 胡仙芝.  政治学研究. 2008(06)
[5]中国行政改革视野下的政务透明——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亚洲公共行政改革论坛上的讲话[J]. 戴光前.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6)



本文编号:3006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06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