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保护的平衡
发布时间:2021-02-01 15:44
农地整理的目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营造和优化景观生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农地整理法律法规,使得在农地整理中以供给公共产品为目的的公益整理程序规则;以控制和限制权力为核心的权力行使规范;以私利保护为重点的救济权体系建设等方面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这样的立法现状造成了政府在实施整理行为时极为随意,在强占土地利益时毫无顾虑。私人在负担不利益时被动不满,在获得补偿时伤心愤慨。上述现象直接影响农地整理的效果和私人的权益。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现今理论界对此的关注度有增无减并且学者们也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农地整理效果的完全实现,是一个跨领域的问题,需要我们用系统的方案来解决即法律规范也只是为此方案可以正确的实施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合理的解决提供一套规则。学界认为,农地整理中的法学理论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系统,它一般包括:行政法学中的控权理论;法理哲学中的利益平衡理论;民法中的权利保护和救济理论等。此文更是在法学的领域内对农地整理中出现的私权保障问题加以论述分析并提出或不成熟的解决路径:1.农地整理的发起人是否包括...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序言
1 农地整理中的公共利益
1.1 公共利益的属性特征
1.1.1 主体的非特定性和多数性
1.1.2 以和谐存在作为终极目的
1.1.3 利益的共享性
1.2 农地整理的制度目标
1.2.1 保护耕地
1.2.2 集约利用土地
1.2.3 生态保护
1.2.4 景观保全
1.3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的表现
1.3.1 整理未利用土地
1.3.2 整理利用不充分土地
1.3.3 整理利用不合理土地
1.3.4 调整土地的权属
1.3.5 农地整理行为的公共利益分析
1.4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实现的原则
1.4.1 正当程序原则
1.4.2 比例原则
1.4.3 公正补偿原则
1.5 农地整理发起主体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1.5.1 政府发起的整理项目
1.5.2 私人发起与整理行为的公益属性
2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分析
2.1 农地整理中公权对私权的影响
2.1.1 农地整理涉及的私权范围
2.1.2 土地权属的调整
2.1.3 土地归并和规模整合
2.1.4 土地用途管制与变更
2.1.5 农地整理中的公益征收
2.1.6 农地整理行为对其他权利的影响
2.2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现象描述
2.2.1 公权力的过度干预
2.2.2 农地整理后对权利人欠缺公正的补偿
2.2.3 农地整理规划的商业性变更
2.3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地方立法实证——以《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为例
2.3.1 整理发起阶段权利人参与机制的缺失
2.3.2 缺少整理规划决定阶段利害关系人的异议表达程序
2.3.3 在公益认定和实现过程中没有规定被整理人的申诉权
2.3.4 整理的征地程序中没有设立被整理人的实质参与程序和补偿协商机制
2.4 典型案例分析
2.5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制度成因
2.5.1 集体土地权利主体不清
2.5.2 在集体土地权利运行中对公权力干预欠缺约束
2.5.3 农地整理中利害关系人参与程序的缺失
3 利益平衡与私权保护
3.1 公益与私利的平衡
3.1.1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与公益整理项目的类型化
3.1.2 公正补偿原则的适用
3.2 农地整理中私权保障的程序性原则
3.2.1 公开原则
3.2.2 参与原则
3.2.3 听证原则
3.2.4 程序违法责任原则
3.3 构建农地整理私权保障法律规则
3.3.1 明确规定私利救济权体系
3.3.2 建立整理项目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程序
3.3.3 保障非公益整理项目中完全意思自治的协商权
3.3.4 创设农民个体的集体代表诉权
3.3.5 赋予农民农地整理标的的扩张请求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土地规划管制中政府的作用及限度[J]. 杨惠. 税务与经济. 2012(04)
[2]土地开发整理与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耦合:参与路径与利益重组[J]. 徐晶,张孜仪. 法学评论. 2012(04)
[3]农村土地整理法律概念初探[J]. 赵谦. 农业考古. 2011(03)
[4]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政”之法治思考[J]. 王权典. 法治研究. 2011(05)
[5]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J]. 高明秀,赵庚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从土地整理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升华[J]. 唐琰,周军辉,孙浩. 法制与社会. 2011(05)
[7]善用环境法学实现善治——治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及其含义[J]. 蔡守秋. 人民论坛. 2011(05)
[8]土地用途管制权的正当性求解——“小产权房”引发的宪政思考[J]. 杨惠,熊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7)
[9]统筹城乡征地留用地保障政策之法律研析[J]. 王权典. 行政与法. 2010(02)
[10]论土地整理中的公众参与[J]. 刘建生,胡卫军,梁晨雯,彭伟. 河北农业科学. 2010(02)
博士论文
[1]公共利益研究[D]. 胡朝阳.中共中央党校 2009
[2]征用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 张韵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 屈小丽.郑州大学 2011
[2]农民对征地增值利益分享的法律制度研究[D]. 赵宁.西南政法大学 2011
[3]我国土地整理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 韩枫.内蒙古大学 2010
[4]论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D]. 罗丹茄.暨南大学 2009
[5]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 霍亚涛.重庆大学 2009
[6]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 罗艳.西南财经大学 2009
[7]我国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条款的解读[D]. 袁伟华.湘潭大学 2007
[8]论公共利益限制私有财产权之界限[D]. 姚伟琪.中国政法大学 2007
[9]美国管制征收法律问题研究[D]. 刘海平.中国政法大学 2007
[10]土地整理的法律研究[D]. 李炼军.西南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3019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序言
1 农地整理中的公共利益
1.1 公共利益的属性特征
1.1.1 主体的非特定性和多数性
1.1.2 以和谐存在作为终极目的
1.1.3 利益的共享性
1.2 农地整理的制度目标
1.2.1 保护耕地
1.2.2 集约利用土地
1.2.3 生态保护
1.2.4 景观保全
1.3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的表现
1.3.1 整理未利用土地
1.3.2 整理利用不充分土地
1.3.3 整理利用不合理土地
1.3.4 调整土地的权属
1.3.5 农地整理行为的公共利益分析
1.4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实现的原则
1.4.1 正当程序原则
1.4.2 比例原则
1.4.3 公正补偿原则
1.5 农地整理发起主体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1.5.1 政府发起的整理项目
1.5.2 私人发起与整理行为的公益属性
2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分析
2.1 农地整理中公权对私权的影响
2.1.1 农地整理涉及的私权范围
2.1.2 土地权属的调整
2.1.3 土地归并和规模整合
2.1.4 土地用途管制与变更
2.1.5 农地整理中的公益征收
2.1.6 农地整理行为对其他权利的影响
2.2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现象描述
2.2.1 公权力的过度干预
2.2.2 农地整理后对权利人欠缺公正的补偿
2.2.3 农地整理规划的商业性变更
2.3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地方立法实证——以《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为例
2.3.1 整理发起阶段权利人参与机制的缺失
2.3.2 缺少整理规划决定阶段利害关系人的异议表达程序
2.3.3 在公益认定和实现过程中没有规定被整理人的申诉权
2.3.4 整理的征地程序中没有设立被整理人的实质参与程序和补偿协商机制
2.4 典型案例分析
2.5 农地整理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失衡的制度成因
2.5.1 集体土地权利主体不清
2.5.2 在集体土地权利运行中对公权力干预欠缺约束
2.5.3 农地整理中利害关系人参与程序的缺失
3 利益平衡与私权保护
3.1 公益与私利的平衡
3.1.1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与公益整理项目的类型化
3.1.2 公正补偿原则的适用
3.2 农地整理中私权保障的程序性原则
3.2.1 公开原则
3.2.2 参与原则
3.2.3 听证原则
3.2.4 程序违法责任原则
3.3 构建农地整理私权保障法律规则
3.3.1 明确规定私利救济权体系
3.3.2 建立整理项目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程序
3.3.3 保障非公益整理项目中完全意思自治的协商权
3.3.4 创设农民个体的集体代表诉权
3.3.5 赋予农民农地整理标的的扩张请求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土地规划管制中政府的作用及限度[J]. 杨惠. 税务与经济. 2012(04)
[2]土地开发整理与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耦合:参与路径与利益重组[J]. 徐晶,张孜仪. 法学评论. 2012(04)
[3]农村土地整理法律概念初探[J]. 赵谦. 农业考古. 2011(03)
[4]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政”之法治思考[J]. 王权典. 法治研究. 2011(05)
[5]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J]. 高明秀,赵庚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从土地整理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升华[J]. 唐琰,周军辉,孙浩. 法制与社会. 2011(05)
[7]善用环境法学实现善治——治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及其含义[J]. 蔡守秋. 人民论坛. 2011(05)
[8]土地用途管制权的正当性求解——“小产权房”引发的宪政思考[J]. 杨惠,熊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7)
[9]统筹城乡征地留用地保障政策之法律研析[J]. 王权典. 行政与法. 2010(02)
[10]论土地整理中的公众参与[J]. 刘建生,胡卫军,梁晨雯,彭伟. 河北农业科学. 2010(02)
博士论文
[1]公共利益研究[D]. 胡朝阳.中共中央党校 2009
[2]征用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 张韵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 屈小丽.郑州大学 2011
[2]农民对征地增值利益分享的法律制度研究[D]. 赵宁.西南政法大学 2011
[3]我国土地整理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 韩枫.内蒙古大学 2010
[4]论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D]. 罗丹茄.暨南大学 2009
[5]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 霍亚涛.重庆大学 2009
[6]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 罗艳.西南财经大学 2009
[7]我国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条款的解读[D]. 袁伟华.湘潭大学 2007
[8]论公共利益限制私有财产权之界限[D]. 姚伟琪.中国政法大学 2007
[9]美国管制征收法律问题研究[D]. 刘海平.中国政法大学 2007
[10]土地整理的法律研究[D]. 李炼军.西南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3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1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