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04:16
生态补偿是通过生态功能的受益者向生态服务的提供者支付相应费用,达到实现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之目的。生态补偿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化表现形式,对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紧张关系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共享发展理念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共享发展理念是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补偿制度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形式。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实践对我国的生态补偿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主要表现在:推进制度创新,政府市场并重;设定补偿条件,明确法律责任;强化信息公开,确保补偿效果。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实践与改革开放共同进步,生态补偿成就显著,但是也存在发展困境。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谋求改进对策:一是坚持生态补偿依据的法治化,二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市场化,三是生态补偿方式的多元化,四是生态补偿体制的合理化。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
2 共享发展理念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关联分析
2.1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2.2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2.2.1 生态补偿的内涵
2.2.2 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2.3 共享发展是生态补偿的重要观念基础
2.4 生态补偿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表现
3 生态补偿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3.1 国际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思路
3.1.1 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
3.1.2 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
3.1.3 日本和以色列等资源贫乏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
3.1.4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
3.2 国际生态补偿制度的经验借鉴
3.2.1 推进制度创新,政府市场并重
3.2.2 设定补偿条件,明确法律责任
3.2.3 强化信息公开,确保补偿效果
4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困境
4.1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历程
4.1.1 初设阶段(1978-2004年)
4.1.2 形成阶段(2005-2011年)
4.1.3 完善阶段(2012年十八大以来)
4.2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成就
4.2.1 覆盖领域全面,项目规模宏大
4.2.2 资金投入有力,补偿效果明显
4.2.3 地方探索活跃,跨区补偿协同
4.3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困境
4.3.1 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严重依赖政府,市场补偿不足
4.3.2 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缺乏整合协调,补偿效率不高
5 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改进对策
5.1 生态补偿依据:法治化
5.1.1 坚持生态补偿法治原则
5.1.2 有效运用环保税收工具
5.2 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
5.2.1 振兴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5.2.2 振兴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路线图
5.3 生态补偿方式:多元化
5.4 生态补偿体制:合理化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 吴乐,孔德帅,靳乐山. 生态学报. 2019(01)
[2]我国生态补偿的成就、挑战与转型[J]. 靳乐山,吴乐. 环境保护. 2018(24)
[3]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改革与创新[J]. 刘桂环,文一惠. 环境保护. 2018(24)
[4]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初探[J]. 苏峰,李晗.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11)
[5]中国生态补偿40年: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J]. 李国平,刘生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径探析[J]. 王思远. 领导科学. 2018(35)
[7]共享发展:国内外研究脉络、最新进展与比较展望[J]. 魏志奇.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5)
[8]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有力推进[J]. 本刊编辑部. 乡村科技. 2018(26)
[9]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J]. 史由甲,刘晓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9)
[10]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准市场化路径研究——基于国土治理与产权视角[J]. 潘华,周小凤. 生态经济. 2018(09)
博士论文
[1]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 王爱敏.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 王燕.山东农业大学 2011
[3]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 王昱.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西省生态补偿研究[D]. 汪虹玲.江西财经大学 2018
[2]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制度研究[D]. 谭旭光.广西大学 2018
[3]跨区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张淼.上海师范大学 2018
[4]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杨静.大连海事大学 2017
[5]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李梦媛.西南政法大学 2016
[6]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韩冰.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5168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
2 共享发展理念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关联分析
2.1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2.2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2.2.1 生态补偿的内涵
2.2.2 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2.3 共享发展是生态补偿的重要观念基础
2.4 生态补偿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表现
3 生态补偿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3.1 国际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思路
3.1.1 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
3.1.2 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
3.1.3 日本和以色列等资源贫乏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
3.1.4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
3.2 国际生态补偿制度的经验借鉴
3.2.1 推进制度创新,政府市场并重
3.2.2 设定补偿条件,明确法律责任
3.2.3 强化信息公开,确保补偿效果
4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困境
4.1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历程
4.1.1 初设阶段(1978-2004年)
4.1.2 形成阶段(2005-2011年)
4.1.3 完善阶段(2012年十八大以来)
4.2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成就
4.2.1 覆盖领域全面,项目规模宏大
4.2.2 资金投入有力,补偿效果明显
4.2.3 地方探索活跃,跨区补偿协同
4.3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困境
4.3.1 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严重依赖政府,市场补偿不足
4.3.2 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缺乏整合协调,补偿效率不高
5 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改进对策
5.1 生态补偿依据:法治化
5.1.1 坚持生态补偿法治原则
5.1.2 有效运用环保税收工具
5.2 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
5.2.1 振兴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5.2.2 振兴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路线图
5.3 生态补偿方式:多元化
5.4 生态补偿体制:合理化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 吴乐,孔德帅,靳乐山. 生态学报. 2019(01)
[2]我国生态补偿的成就、挑战与转型[J]. 靳乐山,吴乐. 环境保护. 2018(24)
[3]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改革与创新[J]. 刘桂环,文一惠. 环境保护. 2018(24)
[4]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初探[J]. 苏峰,李晗.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11)
[5]中国生态补偿40年: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J]. 李国平,刘生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径探析[J]. 王思远. 领导科学. 2018(35)
[7]共享发展:国内外研究脉络、最新进展与比较展望[J]. 魏志奇.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5)
[8]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有力推进[J]. 本刊编辑部. 乡村科技. 2018(26)
[9]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J]. 史由甲,刘晓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9)
[10]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准市场化路径研究——基于国土治理与产权视角[J]. 潘华,周小凤. 生态经济. 2018(09)
博士论文
[1]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 王爱敏.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 王燕.山东农业大学 2011
[3]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 王昱.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西省生态补偿研究[D]. 汪虹玲.江西财经大学 2018
[2]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制度研究[D]. 谭旭光.广西大学 2018
[3]跨区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张淼.上海师范大学 2018
[4]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杨静.大连海事大学 2017
[5]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李梦媛.西南政法大学 2016
[6]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韩冰.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5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7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