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7-28 04:02
文章从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见义勇为或见义不为事件入手,对社会上的见义不为现象;见义勇为做好事反被诬陷;见义勇为者自身利益得不到保护。通过对该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类事件的共有特征及所反映出的问题,即见义勇为者好人没有好报,“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做了好事反遭诬陷;在见义勇为诉讼过程中,对见义勇为者的行为免责条款的缺失;行政奖励制度不完善;行政补偿制度的缺失。正是这一系列制度原因造成了以的种种怪象。最后,文章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法,解决各地对见义勇为的认定,奖励等不一致的现象;健全行政奖励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将见义勇为纳入到社会救助体制中。对见义勇为进行管理,更好地弥补行政奖励的不足。此外,为了保护救助者免受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走出见义勇困境,文章还借鉴了国外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即在规定的紧急情况下,对见义勇为行为导致的侵害被救者权益的行为进行免责,当然免责的人群不包含具有法定义务的人群。并对于诬陷者进行法律上的惩罚,以此来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从正反两方面以此来为见义勇为者免除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最后,文...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见义勇为现状所折射的问题
1.2 该类事件反映的问题
1.2.1 见义勇为反遭诬陷
1.2.2 见义勇为的后续保障不足
1.2.3 见义不为现象时有发生
第2章 我国见义勇为制度实施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见义不为发生的原因
2.1.1 尚未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立法
2.1.2 见义勇为行为奖励制度差异大,奖励数额偏低
2.1.3 见义勇为奖励监督和救济机制不健全
2.2 见义勇为反遭诬陷的原因
2.2.1 未规定见义勇为诬陷者法律责任
2.3 “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原因
2.3.1 见义勇为中的社会保障缺失
2.3.2 缺乏相应的的行政补偿机制
第3章 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具体改革
3.1 健全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
3.1.1 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立法
3.1.2 提高见义勇为行政奖励金额
3.1.3 完善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监督机制
3.1.4 追究诬陷者的法律责任
3.2 完善见义勇为行政补偿机制
3.2.1 以行政补偿弥补行政奖励不足
3.2.2 规范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
3.3 明确见义勇为者的行为免责条款
3.3.1 国外的“好撒玛利亚人”法
3.3.2 明确见义勇为的免责条款
3.4 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3.4.1 加强见义勇为社会保障
3.4.2 规范见义勇为基金的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乱象背景下对行政法治的思考[J]. 李岩松. 东方法学. 2012(01)
[2]对“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反思——兼论社会道德建制[J]. 牟世晶. 道德与文明. 2012(01)
[3]不敢助人背后的法律、道德之问[J]. 俞菀,杨金志,凌军辉. 政府法制. 2010(11)
[4]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对策[J]. 张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21)
[5]中国政府监管机构构建中的缺失与前瞻性思考——兼议政府监管领域“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方向[J]. 马英娟. 河北法学. 2008(06)
[6]重庆市见义勇为受损者社会救助状况调查[J]. 吴华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7]“见死不救罪”不如“见义勇为法”[J]. 徐经胜. 江淮法治. 2007(12)
[8]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角度思考与救济[J]. 李钢.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9]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实践意义及其理论基础[J]. 孙谦. 人民检察. 2006(17)
[10]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J]. 傅昌强,甘琴友. 行政法学研究. 2002(02)
硕士论文
[1]我国见义勇为法律救济机制完善研究[D]. 熊绍山.复旦大学 2009
[2]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研究[D]. 汪珂.华东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7171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见义勇为现状所折射的问题
1.2 该类事件反映的问题
1.2.1 见义勇为反遭诬陷
1.2.2 见义勇为的后续保障不足
1.2.3 见义不为现象时有发生
第2章 我国见义勇为制度实施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见义不为发生的原因
2.1.1 尚未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立法
2.1.2 见义勇为行为奖励制度差异大,奖励数额偏低
2.1.3 见义勇为奖励监督和救济机制不健全
2.2 见义勇为反遭诬陷的原因
2.2.1 未规定见义勇为诬陷者法律责任
2.3 “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原因
2.3.1 见义勇为中的社会保障缺失
2.3.2 缺乏相应的的行政补偿机制
第3章 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具体改革
3.1 健全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
3.1.1 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立法
3.1.2 提高见义勇为行政奖励金额
3.1.3 完善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监督机制
3.1.4 追究诬陷者的法律责任
3.2 完善见义勇为行政补偿机制
3.2.1 以行政补偿弥补行政奖励不足
3.2.2 规范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
3.3 明确见义勇为者的行为免责条款
3.3.1 国外的“好撒玛利亚人”法
3.3.2 明确见义勇为的免责条款
3.4 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3.4.1 加强见义勇为社会保障
3.4.2 规范见义勇为基金的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乱象背景下对行政法治的思考[J]. 李岩松. 东方法学. 2012(01)
[2]对“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反思——兼论社会道德建制[J]. 牟世晶. 道德与文明. 2012(01)
[3]不敢助人背后的法律、道德之问[J]. 俞菀,杨金志,凌军辉. 政府法制. 2010(11)
[4]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对策[J]. 张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21)
[5]中国政府监管机构构建中的缺失与前瞻性思考——兼议政府监管领域“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方向[J]. 马英娟. 河北法学. 2008(06)
[6]重庆市见义勇为受损者社会救助状况调查[J]. 吴华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7]“见死不救罪”不如“见义勇为法”[J]. 徐经胜. 江淮法治. 2007(12)
[8]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角度思考与救济[J]. 李钢.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9]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实践意义及其理论基础[J]. 孙谦. 人民检察. 2006(17)
[10]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J]. 傅昌强,甘琴友. 行政法学研究. 2002(02)
硕士论文
[1]我国见义勇为法律救济机制完善研究[D]. 熊绍山.复旦大学 2009
[2]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研究[D]. 汪珂.华东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7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0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