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重构—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
发布时间:2022-12-04 15:01
农村土地家庭责任承包制度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家庭责任承包制度的法权化。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2007年《物权法》颁布,从法律文本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定义为一种用益物权。 无论是从物的消费性使用和生产性使用的区别看,还是从人力孳息和自然孳息的划分看,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用益物权的内涵、特征、目的都是不相容的,因此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定性为用益物权既与用益物权的基本理论相悖,又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被掩盖,也使得相关法律规定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实际上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劳动能力权,它是作为劳动能力权的人地结合权这种存在于自然形态上的权利的法定化、现实化、具体化。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体为农户家庭;其本身还可细化为以下三大权项:实现自身劳动能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权利、在农业生产自主支配其劳动能力的权利、凭借自身付出的劳动获得相应劳动成果的权利;其权利标的应该是农户对自身的劳动能力的支配和实现;其产生、设立、不以合同生效为必要条件而以劳动者天然具有劳动能力为必要条件,其存续期间也应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期间一...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用益物权说”的反思与批判
2.1 “用益物权说”的理论溯源:用益物权理论简述
2.1.1 用益物权体系的历史演变
2.1.2 用益物权的涵义、特征和目的
2.2 对比与反思:从用益物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区别评“用益物权说”
2.2.1 “用益物权说”混淆了二者对物的使用方式
2.2.2 “用益物权说”抹煞了二者孳息取得方式之别
2.3 从法的社会作用评“用益物权说”的法定化
2.4 小结
第3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新探:基于劳动能力权理论视角
3.1 劳动能力权理论简述
3.1.1 劳动能力权的内物权属性
3.1.2 劳动能力权的权项
3.1.3 劳动能力权的权限
3.1.4 劳动能力权的价值
3.2 劳动能力权的下位概念:人地结合权
3.2.1 思想与制度——我国人地结合情况的历史演变
3.2.2 重构人地关系的新理论——劳动能力权下的人地结合权
3.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劳动能力权理论解读
3.3.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劳动能力权性质:人地结合权的现实化
3.3.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
3.3.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项
3.3.4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标的——基于劳动能力权理论的重新审视
3.3.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生效和期限
3.4 小结
第4章 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体系:基于其作为劳动能力权的属性
4.1 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体系概述
4.2 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法规的不足
4.3 以劳动能力权理论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体系
4.4 小结
第5章 对具体实务问题的反思: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劳动能力权属性
5.1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问题的反思
5.1.1 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问题
5.1.2 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问题的劳动能力权理论新思路
5.2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相关规定合理性的再解析
5.2.1 现行法律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规定
5.2.2 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劳动能力权理论依据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劳动力权之保护——以《法国民法典》劳动力租赁契约制度为视角[J]. 陈乃新,彭星. 求索. 2010(03)
[2]浅论劳动力权[J]. 曲琳,韩雪,陈乃新. 中国集体经济. 2008(03)
[3]劳动能力权宣言——从以“资”(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经济法制创新[J]. 陈乃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与制度选择[J]. 王晓慧,李志君. 当代法学. 2006(04)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性初探[J]. 赖华子,詹明.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6(01)
[6]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改造[J]. 毛瑞兆,胡晓明. 经济问题. 2006(03)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 刘国超. 理论月刊. 2006(01)
[8]对于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几点思考——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概念考证[J]. 陈煜,彭俊瑜. 甘肃农业. 2005(08)
[9]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意义[J]. 曹建民. 中国土地. 2005(01)
[10]土地承包经营权探析[J]. 王俊霞.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708481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用益物权说”的反思与批判
2.1 “用益物权说”的理论溯源:用益物权理论简述
2.1.1 用益物权体系的历史演变
2.1.2 用益物权的涵义、特征和目的
2.2 对比与反思:从用益物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区别评“用益物权说”
2.2.1 “用益物权说”混淆了二者对物的使用方式
2.2.2 “用益物权说”抹煞了二者孳息取得方式之别
2.3 从法的社会作用评“用益物权说”的法定化
2.4 小结
第3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新探:基于劳动能力权理论视角
3.1 劳动能力权理论简述
3.1.1 劳动能力权的内物权属性
3.1.2 劳动能力权的权项
3.1.3 劳动能力权的权限
3.1.4 劳动能力权的价值
3.2 劳动能力权的下位概念:人地结合权
3.2.1 思想与制度——我国人地结合情况的历史演变
3.2.2 重构人地关系的新理论——劳动能力权下的人地结合权
3.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劳动能力权理论解读
3.3.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劳动能力权性质:人地结合权的现实化
3.3.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
3.3.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项
3.3.4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标的——基于劳动能力权理论的重新审视
3.3.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生效和期限
3.4 小结
第4章 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体系:基于其作为劳动能力权的属性
4.1 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体系概述
4.2 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法规的不足
4.3 以劳动能力权理论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体系
4.4 小结
第5章 对具体实务问题的反思: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劳动能力权属性
5.1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问题的反思
5.1.1 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问题
5.1.2 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问题的劳动能力权理论新思路
5.2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相关规定合理性的再解析
5.2.1 现行法律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规定
5.2.2 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劳动能力权理论依据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劳动力权之保护——以《法国民法典》劳动力租赁契约制度为视角[J]. 陈乃新,彭星. 求索. 2010(03)
[2]浅论劳动力权[J]. 曲琳,韩雪,陈乃新. 中国集体经济. 2008(03)
[3]劳动能力权宣言——从以“资”(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经济法制创新[J]. 陈乃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与制度选择[J]. 王晓慧,李志君. 当代法学. 2006(04)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性初探[J]. 赖华子,詹明.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6(01)
[6]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改造[J]. 毛瑞兆,胡晓明. 经济问题. 2006(03)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 刘国超. 理论月刊. 2006(01)
[8]对于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几点思考——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概念考证[J]. 陈煜,彭俊瑜. 甘肃农业. 2005(08)
[9]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意义[J]. 曹建民. 中国土地. 2005(01)
[10]土地承包经营权探析[J]. 王俊霞.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708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0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