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21:47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是我国通过立法首次明确在劳动合同缔约阶段,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与劳动合同有直接联系的基本信息有关的问题,负有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该义务制度的确立对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平衡劳动力市场现有的信息不对称、稳定劳动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有待立法进一步完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讨论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第一部分主要概述劳动者告知义务的理论基础。对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性质、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进行讨论,分别讲述作为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理论基础的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合理原则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论述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与用人单位知情权、劳动者隐私权的区别与联系,尝试对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定位。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目前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规定的缺陷,分别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进行分析总结,如哪些基本信息属于告知范围、劳动者不履行告知义务时缔约欺诈认定问题等。第三部分分析国外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相关规定,分析其合理性及可借鉴之处。论述法国韩国关于把告知义务范围限定为“劳动者与工作直接相关...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性质
一、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是法定义务
二、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是先合同义务
第二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理论基础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公平合理原则
第三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与相关概念
一、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与用人单位知情权
二、劳动者的缔约告知义务与劳动者隐私权
第二章 我国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的缺陷分析
第一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范围界定模糊
一、目前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范围相关规定
二、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范围界定标准不明确
第二节 劳动者不履行告知义务是否构成欺诈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一、劳动者积极行为的欺诈认定
二、劳动者消极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欺诈认定
第三节 劳动者不履行缔约告知义务时对用人单位的救济规定不完善
一、欺诈情形均认定劳动合同无效难以到达救济用人单位目的
二、用人单位的赔偿请求难以得到支持
第三章 国外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关于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法律规定
一、法国劳动立法的相关规定
二、德国劳动立法的相关规定
三、韩国劳动立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国外相关规定的启示
一、“是否直接影响工作能力”标准的合理性
二、劳动者应在部分情况下负有主动告知义务
第四章 我国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明确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范围
一、基本信息范围
二、进一步明确“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范围
三、劳动者负有主动告知义务的情形
第二节 劳动者欺诈认定问题
一、劳动者消极不履行缔约告知义务的欺诈认定
二、劳动者积极行为的欺诈认定
第三节 完善用人单位知情权的救济制度
一、确定用人单位损失赔偿范围
二、建立可撤销劳动合同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法上用人单位:内涵厘定与立法考察[J]. 秦国荣. 当代法学. 2015(04)
[2]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告知义务研究[J]. 丁启明,杨铁军. 法学杂志. 2012(04)
[3]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 王利明. 法学家. 2012(01)
[4]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的说明义务之我见——与俞里江、赵艳群商榷[J]. 何小勇,潘明礼. 行政与法. 2011(11)
[5]企业招聘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 周晓艳.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04)
[6]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 杨利娟. 北方经贸. 2009(05)
[7]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应用[J]. 宋志涛.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论雇主知情权与雇员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从陈晓燕诉东海公司、林锦煌、陈春宁侵害人格权案说起[J]. 黄河.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2)
[9]中国劳动法与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杨彪.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2)
[10]招聘中隐私权的合理保护[J]. 张晓红. 教育与职业. 2003(24)
博士论文
[1]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 杜宁宁.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用人单位知情权研究[D]. 苏耀云.西南政法大学 2016
[2]政府保护劳动者隐私权问题的研究[D]. 钱海清.上海交通大学 2008
[3]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D]. 王凤民.吉林大学 2005
[4]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研究[D]. 谢腾欧.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4190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性质
一、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是法定义务
二、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是先合同义务
第二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理论基础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公平合理原则
第三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与相关概念
一、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与用人单位知情权
二、劳动者的缔约告知义务与劳动者隐私权
第二章 我国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的缺陷分析
第一节 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范围界定模糊
一、目前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范围相关规定
二、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范围界定标准不明确
第二节 劳动者不履行告知义务是否构成欺诈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一、劳动者积极行为的欺诈认定
二、劳动者消极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欺诈认定
第三节 劳动者不履行缔约告知义务时对用人单位的救济规定不完善
一、欺诈情形均认定劳动合同无效难以到达救济用人单位目的
二、用人单位的赔偿请求难以得到支持
第三章 国外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关于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法律规定
一、法国劳动立法的相关规定
二、德国劳动立法的相关规定
三、韩国劳动立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国外相关规定的启示
一、“是否直接影响工作能力”标准的合理性
二、劳动者应在部分情况下负有主动告知义务
第四章 我国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明确劳动者缔约告知义务的范围
一、基本信息范围
二、进一步明确“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范围
三、劳动者负有主动告知义务的情形
第二节 劳动者欺诈认定问题
一、劳动者消极不履行缔约告知义务的欺诈认定
二、劳动者积极行为的欺诈认定
第三节 完善用人单位知情权的救济制度
一、确定用人单位损失赔偿范围
二、建立可撤销劳动合同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法上用人单位:内涵厘定与立法考察[J]. 秦国荣. 当代法学. 2015(04)
[2]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告知义务研究[J]. 丁启明,杨铁军. 法学杂志. 2012(04)
[3]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 王利明. 法学家. 2012(01)
[4]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的说明义务之我见——与俞里江、赵艳群商榷[J]. 何小勇,潘明礼. 行政与法. 2011(11)
[5]企业招聘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 周晓艳.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04)
[6]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 杨利娟. 北方经贸. 2009(05)
[7]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应用[J]. 宋志涛.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论雇主知情权与雇员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从陈晓燕诉东海公司、林锦煌、陈春宁侵害人格权案说起[J]. 黄河.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2)
[9]中国劳动法与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杨彪.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2)
[10]招聘中隐私权的合理保护[J]. 张晓红. 教育与职业. 2003(24)
博士论文
[1]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 杜宁宁.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用人单位知情权研究[D]. 苏耀云.西南政法大学 2016
[2]政府保护劳动者隐私权问题的研究[D]. 钱海清.上海交通大学 2008
[3]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D]. 王凤民.吉林大学 2005
[4]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研究[D]. 谢腾欧.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4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1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