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17:09
通过分析我国交强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现有交强险赔偿制度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并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法律制度。进而找出我国交强险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赔偿责任规则原则不统一、赔偿范围设置不清晰、赔偿责任限额厘定不合理、除外责任规定过多等方面缺陷。并针对上述问题,以保障受害人的利益为基础,提出在交强险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方面统一适用无过错原则;将交强险赔偿责任限于民事责任,取消对财产损失部分的赔付,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尺度,并适度扩大受害人的范围;充分改进交强险赔偿限额,以每一人为交强险赔偿限额的计算单位,试图解决总项责任限额与分项责任限额的冲突,并近一步提高交强险赔偿责任限额标准;取消不合理的免责事由,在费率厘定时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建议,进而逐步完善交强险赔偿制度法律体系,进一步保障受害人利益。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文章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交强险赔偿制度基本问题解读
2.1 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2.1.1 交强险的概念及特征
2.1.2 交强险赔偿制度的涵义及内容
2.2 交强险与商业三责险的比较分析
2.2.1 商业三责险的含义
2.2.2 交强险与商业三责险的区分
2.3 交强险与商业三责险赔偿责任衔接
小结
第3章 域外交强险赔偿制度及借鉴
3.1 德国
3.1.1 德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1.2 德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2 美国
3.2.1 美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2.2 美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3 日本
3.3.1 日本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3.2 日本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4 台湾
3.4.1 台湾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4.2 台湾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5 域外交强险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5.1 严格而有层次的立法模式
3.5.2 费率厘定的开放性
3.5.3 明确的归责原则
3.5.4 合理的赔偿范围
3.5.5 有效的监管体系
第4章 我国交强险赔偿制度发展状况及评价
4.1 交强险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4.1.1 对《道交法》中相关规定的解读
4.1.2 对《条例》中相关规定的解读
4.1.3 对《条款》相关规定的解读
4.1.4 对《侵权法》中相关规定的解读
4.2 交强险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混合式归责原则引发多方质疑
4.2.2 赔偿范围认定存在争议
4.2.3 赔偿限额厘定不清
4.2.4 除外责任事由规定不合理
4.3 交强险赔偿责任缺陷的原因分析
4.3.1 立法思路落后
4.3.2 司法实施过程陷入误区
4.3.3 对被害人权益保护意识不足
第5章 完善我国交强险赔偿问题的建议
5.1 统一交强险赔偿责任归责原则
5.1.1 实现受害人保护的立法目的
5.1.2 体现交强险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
5.1.3 有效防范风险
5.1.4 顺应发展趋势
5.1.5 均衡各方利益
5.2 完善交强险赔偿责任范围
5.2.1 将交强险赔偿责任限于民事责任
5.2.2 取消对财产损失部分的赔付
5.2.3 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尺度
5.2.4 适度扩大受害人的范围
5.3 充分改进交强险赔偿限额
5.3.1 解决总项责任限额与分项责任限额的冲突
5.3.2 近一步提高交强险赔偿责任限额
5.3.3 重复投保时的责任分配对策
5.4 取消不合理免责事由
5.4.1 与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相统一
5.4.2 与赔偿范围相一致
5.5 费率厘定考量多方面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56597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文章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交强险赔偿制度基本问题解读
2.1 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2.1.1 交强险的概念及特征
2.1.2 交强险赔偿制度的涵义及内容
2.2 交强险与商业三责险的比较分析
2.2.1 商业三责险的含义
2.2.2 交强险与商业三责险的区分
2.3 交强险与商业三责险赔偿责任衔接
小结
第3章 域外交强险赔偿制度及借鉴
3.1 德国
3.1.1 德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1.2 德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2 美国
3.2.1 美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2.2 美国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3 日本
3.3.1 日本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3.2 日本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4 台湾
3.4.1 台湾交强险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3.4.2 台湾交强险赔偿制度特点
3.5 域外交强险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5.1 严格而有层次的立法模式
3.5.2 费率厘定的开放性
3.5.3 明确的归责原则
3.5.4 合理的赔偿范围
3.5.5 有效的监管体系
第4章 我国交强险赔偿制度发展状况及评价
4.1 交强险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状况
4.1.1 对《道交法》中相关规定的解读
4.1.2 对《条例》中相关规定的解读
4.1.3 对《条款》相关规定的解读
4.1.4 对《侵权法》中相关规定的解读
4.2 交强险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混合式归责原则引发多方质疑
4.2.2 赔偿范围认定存在争议
4.2.3 赔偿限额厘定不清
4.2.4 除外责任事由规定不合理
4.3 交强险赔偿责任缺陷的原因分析
4.3.1 立法思路落后
4.3.2 司法实施过程陷入误区
4.3.3 对被害人权益保护意识不足
第5章 完善我国交强险赔偿问题的建议
5.1 统一交强险赔偿责任归责原则
5.1.1 实现受害人保护的立法目的
5.1.2 体现交强险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
5.1.3 有效防范风险
5.1.4 顺应发展趋势
5.1.5 均衡各方利益
5.2 完善交强险赔偿责任范围
5.2.1 将交强险赔偿责任限于民事责任
5.2.2 取消对财产损失部分的赔付
5.2.3 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尺度
5.2.4 适度扩大受害人的范围
5.3 充分改进交强险赔偿限额
5.3.1 解决总项责任限额与分项责任限额的冲突
5.3.2 近一步提高交强险赔偿责任限额
5.3.3 重复投保时的责任分配对策
5.4 取消不合理免责事由
5.4.1 与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相统一
5.4.2 与赔偿范围相一致
5.5 费率厘定考量多方面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56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5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