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食品安全法》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2 22:52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根本利益的保障。确保食品安全,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尤为重要。《食品安全法》中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以往有很大进步,但是仍有缺陷。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食品安全不确定的风险也在增加,食品安全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将增大。因为我们处于一个风险社会中,食品安全风险威胁的主体具有不特定性,损害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仅仅依靠食品安全肇事者承担损害责任,补偿受害者损失,显然被证明无能为力,不能真正地填补所有受害者的损失。因此,必须改变单一的传统肇事者原则,坚持以预防原则的思维范式确立法律责任分配理论以满足社会需求,通过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义务、法律关系主体责任的分析思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本文从法律责任的分配和架构、法律关系主体、主体义务、主体的法律责任探讨了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构成,指出我国食品安全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的现状和存在不足,并从三大责任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意义
    0.4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分配理论与架构选择
    1.1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分配理论
        1.1.1 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
        1.1.2 食品安全风险的特征
        1.1.3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分配的新思路:从肇事者原则向预防原则转变
    1.2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架构选择
        1.2.1 法律责任研究的范式
        1.2.2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架构选择
第二章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主体
    2.1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2.1.1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1.2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
        2.1.3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2.2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调节主体
    2.3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被调节主体
第三章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
    3.1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义务的界定
        3.1.1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义务的含义
        3.1.2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义务的分类
    3.2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一般义务
        3.2.1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调节主体的一般义务
        3.2.2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被调节主体的一般义务
    3.3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义务
        3.3.1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调节主体的具体义务
        3.3.2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被调节主体的具体义务
    3.4. 对我国《食品安全法》义务配置的评价
        3.4.1 我国《食品安全法》义务配置的进步性
        3.4.2 我国《食品安全法》义务配置的非对等性
第四章 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责任
    4.1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特征
        4.1.1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含义
        4.1.2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特征
    4.2 美、德、日诸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2.1 美、德、日诸国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
        4.2.2 美、德、日诸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3 对我国《食品安全法》法律责任设置的反思
        4.3.1 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责任设置
        4.3.2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不足
第五章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5.1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5.1.1 预防原则
        5.1.2 社会责任原则
        5.1.3 责任法定原则
        5.1.4 公众参与原则
    5.2 我国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的完善
        5.2.1 行政法律责任形式应当明确具体
        5.2.2 完善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程序机制
        5.2.3 调节主体行政法律责任比重应当增加
    5.3 食品安全民事法律责任的完善
        5.3.1 完善传统的归责原则
        5.3.2 建立以所受损害为基础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5.3.3 构建团体诉讼制度
        5.3.4 建立社会责任制度
    5.4 食品安全刑事法律责任的完善
        5.4.1 扩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责任主体
        5.4.2 确立以安全标准为内容的新罪名
        5.4.3 加重刑事处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28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828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8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