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行政约谈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

发布时间:2017-07-05 16:03

  本文关键词:行政约谈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


  更多相关文章: 行政约谈 法律属性 形式化 裁量权 规制策略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多变,行政民主化趋势不断增强,合作治理成为公共行政中的主旋律,合作行政方兴未艾。以行政约谈为代表的兼顾弱强制性和双方合作性的柔性行政方式应运而生,并在价格监督检察、国家土地督察、消费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行政执法领域广泛实施,推动了行政执法方式和行政治理模式的深层次变革。行政约谈在执法实践中的大量运用并没有引起学界对该问题持续、系统、深入的研究。作为行政约谈法治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法律属性之争的正本清源首当其冲。为凝聚理论研究的基本共识,行政约谈法律属性的界定必须清晰合理、统筹兼顾,以便于集中研讨和论证行政约谈法治化的现实壁垒和策略选择,形成学术研究的合力。文章第一部分的写作在于揭开行政约谈的神秘面纱。为革除约谈实践中的部门性和随意性,加强行政约谈的统合性研究,文章按照约谈对象的不同,在整体上将行政约谈划分为内部约谈和外部约谈进行考察。为充分回应当代行政法治的核心命题,文章在充分肯定内部约谈重要性的同时,理性地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外部约谈上。在行政约谈的构成要素中,约谈主体包括约谈机关和约谈对象,约谈流程一般分为约谈准备、约谈实施和约谈反馈三大阶段,而约谈协议则是一种行政合同。行政约谈兼具沟通和协商、缓冲和预防、警示和督促以及补充和替代等多元目的与功能。文章第二部分尝试运用行政行为形式化的方法,探求行政约谈的法律属性。文章从“独立行为与附属行为之争”、“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争”、“行政指导与新型行为之争”的不同面向进行分析和论证,发现以一元性的方法对行政约谈的法律属性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总是失之偏颇,陷入泥淖。为摆脱“行政行为形式论”的桎梏,行政约谈的法律属性研究应在革新传统行政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融入“行政法律关系论”和“行政过程论”的理论精髓。在坚持循序渐进的现实主义立场之下,赋予行政约谈“规制性行政指导”的阶段性理论定位,便于今后制度化、体系化和型式化法律建构理论工作的开展。文章第三部分以面向现实的问题意识,寻找制约行政约谈法治进阶的现实壁垒。行政约谈立法不仅在立法主体上呈现出多极化倾向,而且在具体立法内容和立法程序等微观面向的处理上同样差强人意。行政约谈裁量权的滥用表现为约谈启动权行使的“失位”、“错位”和“越位”,行政约谈的封闭化运作表现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不足。作为一种弱强制性行政方式,行政约谈与传统的行政行为效力理论发生抵牾,虽然约谈行为背后的“隐性强制力”十分强大,但行政约谈效力的不稳定性仍然随处可见。此外,行政约谈救济机制的梗阻导致权利救济的习惯性失位。文章第四部分在充分认清法律规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有序推进行政约谈动态化、综合性研究的策略选择。在研究方法上,不仅要综合运用“行政行为形式论”“行政法律关系论”和“行政过程论”,而且要借鉴“政府规制论”中的标准规制、信息规制和激励规制等规制工具,实现政策目的和法治原理的良性互动。针对行政约谈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出一系列策略选择,采用循序渐进的约谈立法模式,从经济学和法学的双重视角提炼约谈启动的深层次标准和基础性标准,通过引入信赖保护原则,建立持久稳定的约谈效力机制。同时,妥善处理约谈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问题,完善公法救济制度,为行政约谈的法治化建构奠定初步基础。
【关键词】:行政约谈 法律属性 形式化 裁量权 规制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引言13-16
  • 一、行政约谈基础理论概述16-27
  • (一) 行政约谈的典型案例和初步研判16-18
  • (二) 行政约谈的构成要素18-20
  • (三) 行政约谈的一般性法律程序20-23
  • (四) 行政约谈目的与功能的多元化阐释23-27
  • 二、法律属性之争:行政约谈的形式化努力与踟蹰27-36
  • (一) 独立行为与附属行为之争27-28
  • (二)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争28-30
  • (三) 行政指导与新型行为之争30-32
  • (四) 如何走出行政约谈法律属性之争的泥淖?32-36
  • 三、制约行政约谈法治化进阶的现实壁垒36-44
  • (一) 约谈立法的散乱和随意36-38
  • (二) 约谈启动裁量权的滥用38-39
  • (三) 行政约谈的封闭性运作39-41
  • (四) 行政约谈的效力缺乏稳定性41-42
  • (五) 权利救济的习惯性失位42-44
  • 四、有序推进行政约谈法律规制的策略选择44-57
  • (一) 面向现实的循序渐进式立法模式44-46
  • (二) 通过明确启动基准来规范约谈权力行使46-48
  • (三) 妥善处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48-50
  • (四) 建立持久稳定的约谈效力机制50-54
  • (五) 完善行政约谈的公法救济54-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倩况表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承东;;浅议行政法治原则[J];山东人大工作;2000年03期

2 袁曙宏;宋功德;;论行政法治原则的地域化[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吴宇;行政法治浅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4 陈高英;论我国行政法治化的实现条件[J];学习论坛;2002年06期

5 胡象明;“行政”与“法治”的有机结合——苏祖勤、徐军华著《行政法治》评介[J];江汉论坛;2002年11期

6 孙保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行政法治[J];经济师;2002年06期

7 黎映桃,胡铁民;行政法治中的辩证法视角[J];行政与法;2003年10期

8 陈文兴;社会转型期对我国行政法治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刘伟忠,张宇;行政法治与行政效率[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肖富义;行政法治与服务型政府[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津明;赵玉磊;;行政法治理念更新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正群;;中国的行政判例与行政法治的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石磊;;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综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倪洪涛;;具体行政法治三则[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继东;;建设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行政法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贵明;;浅谈行政法治[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蕊;殷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8 俞歌春;;行政法治: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俞歌春;;行政法治: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军;;行政法治视域中的城管制度初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怀德;行政法治的新挑战与新任务[N];法制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冯军;建立与完善新型行政权力分工制约机制[N];法制日报;2008年

3 王苹 钟声;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关保英;依法治国中行政法治地位的新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石佑启;行政法治的法律价值思考[N];法制日报;2001年

6 李军善;我市举行依法行政专题讲座[N];金昌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刘锋;树立依法行政新“标杆”[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8 聊城大学副教授 张成立;行政问责重在实效[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莫于川;认识行政程序也必须与时俱进[N];检察日报;2004年

10 蒋云根;网络与行政法治文化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林;行政和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杜一平;行政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皋华萍;论行政委托[D];苏州大学;2015年

5 魏芙蓉;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李晓明;非强制行政的法理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4年

7 汤U喎,

本文编号:522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522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