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发布时间:2017-08-01 06:00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摘要】: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环境八大公害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了人类的生存已经受到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在取得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制度还不够健全,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众参与的不健全,一方面导致了环境保护的滞后,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已经被证实是一种保护环境非常有效的措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被立法确定,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保护法律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起步较晚,与国外的立法实践相比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外的立法实践和国内的立法情况进行对比,吸取国外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先进的立法实践,再具体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看法和解决措施。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国外发展概况,国内的公众参与发展概况和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途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8;X820.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4
- 1.1 选题背景11
- 1.2 选题意义11-14
- 第2章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概述14-24
- 2.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14-16
- 2.1.1 民主政治原理14-15
- 2.1.2 作为基本人权的环境权15-16
- 2.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和内容16-21
- 2.2.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16-19
- 2.2.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19-21
- 2.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21-24
- 2.3.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价值意义21-23
- 2.3.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23-24
- 第3章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简述及探析24-30
- 3.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简述24-27
- 3.1.1 美国24-25
- 3.1.2 日本25-26
- 3.1.3 法国26
- 3.1.4 加拿大26-27
- 3.2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探析27-30
- 3.2.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分析27-28
- 3.2.2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启示28-30
- 第4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分析30-38
- 4.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进程30-31
- 4.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分析31-38
- 4.2.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象不全面32
- 4.2.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主体范围较窄32-33
- 4.2.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程序范围有待扩充33-34
- 4.2.4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式不尽合理34-35
- 4.2.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不充分35
- 4.2.6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缺乏法律保障35-38
- 第5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38-48
- 5.1 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象38-39
- 5.1.1 立法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38
- 5.1.2 政策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38-39
- 5.1.3 规划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39
- 5.2 合理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主体39-40
- 5.2.1 扩大参与公众的范围39
- 5.2.2 合理选择参与公众39-40
- 5.2.3 重视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40
- 5.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听证会制度的完善40-41
- 5.3.1 完善听证会启动机制40-41
- 5.3.2 优化听证会组织者41
- 5.4 健全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41-43
- 5.4.1 建全环境信息被动公开制度41-42
- 5.4.2 健全环境信息主动公开制度42
- 5.4.3 建全环境信息公开的司法保障42-43
- 5.5 扩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程序范围43-44
- 5.5.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阶段的前移43
- 5.5.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后延伸43-44
- 5.6 增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法律救济44-48
- 5.6.1 明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权的性质和内容44
- 5.6.2 重视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44-45
- 5.6.3 规定行政机关的责任45
- 5.6.4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45-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成;;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建[J];法学家;2005年01期
2 陈润羊;花明;;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3 张晓文;;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张华伟;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之完善[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5 张宇;关胜超;,
本文编号:602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0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