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资源开采衡平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5 03:04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资源开采衡平的法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资源开采 衡平经济新常态 追责制


【摘要】:从自然中独立出来,使人类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但从那时起,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得日益疏离和紧张起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双方都曾经因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随着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深入,今天的人们正在试图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把握运用和对自身欲求的合理约束,重新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和谐的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使我们在“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资源开采”之间寻找衡平,着力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努力成为可能和必要。生态环境关系民生,资源开发事关发展,在保证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两者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都应该得到法律体系的支持和护卫。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采衡平”如何运用法律来保障:首先,分析了前人对于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资源开采做出的贡献,及其研究成果,确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其次,搜集素材,对我国各省市“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资源开采”表现失衡明显的案例进行列举,分析了法律在保护地质环境和矿山资源开采中的重要性;第三,对上述失衡的案例进行法律分析,通过法条,找出其原因;最后,通过上述案例以及原因分析,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解决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资源开采衡平的具体措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人、环境与资源的关系,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在地质环境的保护中,资源开采也同样重要,要以绿色发展的方式,共同推进。本文建议,开采和保护要处于同等地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进一步完善立法的重点,政府审批环节,监管部门责任前置等问题都要在法律上提升一个高度;建立对违法行为的追责制度,出现问题,明确法律责任,层层监管,层层追责,加大法律成本,使矿山资源开采和地质环境保护都在法律的约束下有序的进行。
【关键词】:地质环境保护 矿山资源开采 衡平经济新常态 追责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方法10-11
  • 1.3 现阶段研究的情况及研究创新点11-12
  • 1.3.1 现阶段研究情况11-12
  • 1.3.2 研究的创新点12
  • 1.4 研究框架12-13
  • 第2章 地质环境保护与开采矿山的失衡表现13-19
  • 2.1 片面重视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13-15
  • 2.1.1 过于重视生态环境建设13-14
  • 2.1.2 地质环境保护教条坚持法律法规14-15
  • 2.2 矿山资源过度开采存在的问题15-18
  • 2.2.1 没有依法做好设计规划15-16
  • 2.2.2 环境执法监督机制薄弱16-17
  • 2.2.3 产权不明晰17-18
  • 2.3 法律在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资源开采中的作用18-19
  • 第3章 地质环境保护与开采矿山失衡现状的立法分析19-27
  • 3.1 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详述19-21
  • 3.1.1 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意义19-20
  • 3.1.2 依法开采矿山的重要性20-21
  • 3.2 现行地质环境保护法律的缺陷及导致的后果21-23
  • 3.2.1 法律法规强制措施到位但实施难21-22
  • 3.2.2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效力层级不够22
  • 3.2.3 很多法律规定缺乏配套的细则22-23
  • 3.2.4 对地质环境保护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23
  • 3.3 矿山资源开采法律制度及现行立法的缺陷23-27
  • 3.3.1 对法律责任的规定立法滞后23-25
  • 3.3.2 没有设立针对矿山开采的立法25
  • 3.3.3 根据现行法律制度,矿产资源开采、使用的成本低25-27
  • 第4章 解决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资源开采衡平的具体相关法律措施27-34
  • 4.1 明晰立法原则27-29
  • 4.1.1 设立专项立法28-29
  • 4.1.2 在立法中加强规划和设计的地位29
  • 4.2 确定立法重点29-31
  • 4.2.1 政府和监管同责,,司法平等29-30
  • 4.2.2 严格设立实施方和监管方面的法律责任30-31
  • 4.3 对违法行为的追责31-34
  • 4.3.1 建立追责制,明确法律责任31-32
  • 4.3.2 政府、监管方与施工方同责32-33
  • 4.3.3 加大法律成本33-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37-38
  • 后记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福;加强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地质环境保护[J];山东地质;2000年02期

2 方建华,谢军成,乔国超,赵云章;地质环境保护规划[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3 孙文盛;新世纪地质环境保护的形势与任务[J];国土资源;2001年04期

4 尹喜霖,杨湘奎,郭洪彬,杨学立,张烽龙;试论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的保护[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将于2002年5月1日起执行[J];新疆地质;2002年01期

6 张荣军;我们热爱——献给致力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人们[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02期

7 王会韬;;临朐县大力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6期

8 魏金发;池永翔;卓弘春;余振国;;农村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年02期

9 姜建军;保护地质环境保护地球[J];中国地质;2000年08期

10 张建平,范相德,张建国;西藏地质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J];山地学报;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相德;;大开发与西藏的地质环境保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梁凯;兰井志;;地质勘查标准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A];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论文集[C];2009年

3 王贤梅;袁颖;;地质找矿突破行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聪;;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关于高校地学人才培养的建议[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5 冯春涛;孙清元;;未来(十年)我国的城镇化趋势对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的需求研究[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章煜;;登封市祁沟煤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纯中 王晓映;《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实施[N];新华日报;2009年

2 沈纯中 施琛耀;全省动员加强地质环境保护[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记者 康维海 王莉;青海新修订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颁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张舰;部署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N];山西经济日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黄寰;“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落户成都理工大[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范春生;辽宁出台地质环境保护条例[N];人民代表报;2007年

7 刘佳;我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N];辽宁日报;2008年

8 姚华军 朱清;以控制为基础 以激励为补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记者 邱丽娜;伊春市6个地质环境保护项目将进行治理[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姜建军;促进人与地质环境和谐相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京舟;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资源开采衡平的法律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2 孙小燕;本体理论及其在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75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75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