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普通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10 16:41

  本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普通高校 学位评定委员会 行政 学术


【摘要】:学位评定委员会作为一个决定授予学位的机构,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要求我国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然而由于我国普通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在法律法规规定、高校落实和司法实践层面认定不清晰,实际授予学位时学术性的评定被贯穿于行政化的领导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因此,明确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刻不容缓。笔者希望通过对国外学位评定机构法律性质三大模式的优劣比较,分析出三大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价值,最后提出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与行政双重法律性质定位的依据和制度设计。文章共分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基本情况作了说明。笔者分析了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定位对明确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地位及其职权、解决学位授予诉讼中的学位标准问题以及保证高校行政与学术权力的平衡等的重要意义,并就有关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定位的文献进行概括介绍,认为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献较少,而且学者们有不同观点,指出分析这一问题的必要性,文章主要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写作的。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相关概念和内容,认为学位是一种学术能力的证明文件,其本质是学术评价,学位授予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学位评定委员会是高校的一个内部机构,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主要是指授予学位的权力是行政性的还是学术性的;行使权力的目的的性质,即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的学位的性质;以及该机构究竟是独立的、内设的或是决策机构还是执行机构。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定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从法律法规对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规定、各高校在学校规程中对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详细定位,司法实践中在解决学位纠纷时的判决来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认定现状,进而指出对其法律性质定位时存在的界定模糊,与学术委员会和论文答辩委员会职责划分不清,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 第三章,主要通过了解异域学位评定机构法律性质界定的三大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学术型模式、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行政型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学术与行政双重型模式),对比三种模式的优劣及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出三大模式对我国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组成、授予学位的目的等的借鉴价值。 第四章,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心,,主要分析了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和行政双重属性定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并从建立完备、科学、合理的学位法律规范体系、明确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职责、工作程序,厘清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论文答辩委员会之间的关系,逐步尝试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高校学术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学位评定监督机构和司法实践中应当遵循的三项原则五个方面提出将我国学位评定委员会定性为一个学术和行政性质并重的机构的制度设计方案。
【关键词】:普通高校 学位评定委员会 行政 学术
【学位授予单位】:三峡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二、 文献综述11-13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5
  • (一) 理论基础13
  • (二) 研究思路13
  • (三) 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含义及相关概念15-20
  • 一、 学位15-17
  • (一) 学位的概念15-16
  • (二) 学位的产生与发展16-17
  • (三) 学位的功能与本质17
  • 二、 学位授予权17-18
  • (一) 学位授予权的含义17
  • (二) 学位授予权的性质17-18
  • 三、 学位评定委员会18-20
  • (一)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含义18
  • (二)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产生与发展18-19
  • (三) 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概念19-20
  • 第二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定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28
  • 一、 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定位的现状20-24
  • (一) 法律法规对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规定20-21
  • (二) 普通高校对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落实21-22
  • (三) 司法实践对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的认定22-24
  • 二、 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律性质界定的问题24-28
  • (一)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法律性质界定模糊24-25
  • (二) 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职责划分不清25-26
  • (三) 对学位评定委员会缺乏有效的监督26-28
  • 第三章 国外学位评定机构法律性质界定的三大模式及其借鉴价值分析28-34
  • 一、 异域学位评定机构法律性质的三大模式28-30
  • (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学术型模式28-29
  • (二)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行政型模式29-30
  • (三)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术与行政双重型模式30
  • 二、 三大基本模式优劣比较分析30-32
  • (一) 三大模式各自的优势30-31
  • (二) 三大模式各自的不足31
  • (三) 三大模式各自形成的原因与条件31-32
  • 三、 三大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分析32-34
  • (一) 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的借鉴价值32
  • (二) 学位授予目的的借鉴价值32-33
  • (三) 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上的借鉴价值33-34
  • 第四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双重法律性质定位的依据及制度设计34-40
  • 一、 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与行政双重性质定位之依据34-35
  • (一) 理论依据34-35
  • (二) 实践依据35
  • 二、 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和行政双重法律性质定位的制度设计35-40
  • (一) 建立健全学位法律规范体系35-36
  • (二) 明确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和评定程序36
  • (三) 厘清与学术委员会和论文答辩委员会之间的关系36-38
  • (四) 设立专门的学位评定监督机构38
  • (五) 司法实践中应该遵循的三项原则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6
  • 后记46-47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廷,胡英娣;论学位的法律监督[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2 刘卫东;罗长坤;;高校学位评定学术权力探析[J];重庆医学;2008年21期

3 高新柱;韩映雄;;美国学位认证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年01期

4 唐余明;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名与实[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5 唐余明;孙大廷;;《学位条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6 陈邓海;;树立高校学术委员会权威: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孙绵涛;;《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则》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8 陈越峰;;高校学位授予要件设定的司法审查标准及其意义[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石中英;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0年回顾和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周谷平,吴静;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历史演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5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25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