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政策环评制度功能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1:15

  本文关键词:我国政策环评制度功能保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实用主义 环境价值判断 政治责任 社会学习


【摘要】:政策是政府在一定期限内,为了应对公共事务中某一问题,对价值进行选择的行动。外在形态上包括法、规划等,具有“集中事权效果”,追求行动的有效性,灵活可变更,有时效。是一种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政策与项目的区别,决定了政策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根本不同。政策环评直接指向的是政府应该怎样行动,在行动中如何考虑环境价值。目标是使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考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预防负面环境影响,子目标为增强责任制度,促进社会学习。通过责任机制、沟通机制(功能保障),将“环境评价”转变为“环境价值判断”(功能),把对环境的影响纳入决策中,确定防治对策,同时实现决策模式转变、政府结构改造。政策环评的责任机制与共识机制,两者相互促进,责任机制可以促进社会学习,人们环境意识、沟通能力增强后,反过来促进责任机制的实施。形成不断往前的良性循环。环境法的“柔性”,本质原因是与实质环境法相关的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环境法的制裁功能,相较于推动社会对不确定科学知识的共识、推动人们在不确定世界里有计划地行动的引导功能,是退居第二位的。环境法中程序性规则的“刚性”,为人们的商谈、沟通,以及透明度划定最低限度的界限,也是为了实现环境法实质目标的程序保障。政策环评的“刚柔并济”将促使整个环境治理变成一个均衡动态、软硬兼容的有机体系。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石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为例,说明目前政府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政府决策过程改造的必要性。还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政策与战略、规划和项目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突出政策这个概念与政府行动的直接相关性,其作为撬动政府决策改革的支点的可能性。环境法一直被视为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支点,行政决策模式涉及到决策的正当性基础,转变本质上是一种改革。政策环评就是从环境影响角度全面撬动行政决策模式的。实用主义的兴起,强调行动“情境”中的沟通、有用性与合理性的统一。有用性的追求催生出以此为导向的评估制度,对政府行动进行监督、激励,甚至问责,新的责任体系得以产生。结合行动“情境”与“评估”,相较于其他管理主义的制度,体现反思法治的政策评价是个很自然的优选项。并且本文认同环评采用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环评法在选择相关义务、责任模式时也应该尊重环评制度的这一哲学基础。环评偏向防治对策确定功能,而非门槛功能,因此相对弱化传统责任方式,强化着眼于决策过程中目标、方法、立场确定的社会学习。打破专家对行政裁量权的垄断,加强专家与公众间的沟通,不同领域间专家的沟通。
【关键词】:实用主义 环境价值判断 政治责任 社会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我国政策环评功能设计的问题14-24
  • 一、目前的问题14-18
  • (一)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在定义上的普遍模糊14-16
  • (二)我国政策环评设计止步于目标,功能、结构设计不明16-17
  • (三)我国政策环评设计与相关制度功能协调不明17-18
  • 二、研究基础与存在的问题18-20
  •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学科交叉性18-19
  • (二)风险社会下环境风险的规制19-20
  • 三、本文将采用的观点与方法20-24
  • (一)本文观点20-22
  • (二)研究方法22-24
  • 第二章 政策环评功能问题成因分析24-31
  • 一、对我国政策决策模式的缺陷认识不足24-25
  • (一)信息公开中的缺陷24
  • (二)利益代表的缺陷24-25
  • (三)政策实施与反馈中的缺陷25
  • 二、对政策的本质与特点认识不足25-31
  • (一)政策与战略的关系25-26
  • (二)政策与规划的关系26-27
  • (三)政策与法的关系27-28
  • (四)政策的定义与特征28-31
  • 第三章 现代社会对环评的功能需求31-38
  • 一、现代社会需要政府承担环境责任31-33
  • (一)环评对象:从生产行为到政府行为31-32
  • (二)政策评估克制部门利益主义、地方利益主义32-33
  • 二、要求环评合理有效33-38
  • (一)环境改善实效的要求:对环评强制力、实质审查的呼唤33-35
  • (二)环评成本的合理性解释35-38
  • 第四章 我国现存环评的功能不足38-43
  • 一、“自己评价”尚无反思理性法治的保障38-39
  • (一)反思型法的一种重要形态38
  • (二)“自己评价”优缺点分析38-39
  • 二、环评防治对策确定功能不足39-40
  • (一)我国目前的环评审批属于行政许可39-40
  • (二)环评程序偏向防治对策确定功能,而非门槛功能40
  • 三、我国目前规制裁量权集中在行政机关40-43
  • (一)美国:司法廓清41
  • (二)我国:行政规定41-43
  • 第五章 我国政策环评的功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43-48
  • 一、控制政府对环境的影响43-46
  • (一)我国行政决策模式转型43-44
  • (二)评估(评价)制度兴起44-46
  • 二、我国与政策环评相关的已有实践46-48
  • (一)立法可持续发展评价46-47
  • (二)政府环境绩效评估47-48
  • 第六章 我国政策环评制度功能保障48-55
  • 一、政府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48-52
  • (一)落实司法途径的法律问责48-49
  • (二)行政责任与政治责任49-52
  • 二、共识机制:社会学习52-55
  • (一)社会问责:增强透明度、参与度52-53
  • (二)在公众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与沟通53
  • (三)在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互动与沟通53-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璇;李丽丽;栾胜基;;中国环评制度的独特运行机制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09期

2 彭静;;我国环评制度的完善:中美比较视角的分析[J];学理论;2013年14期

3 朱源;;美国环评制度创新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影响评价;2013年06期

4 李正乐;;环评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3期

5 程雨燕;;将社会风险评估引入环评制度的立法建议[J];环境保护;2013年05期

6 任景明;王如松;;建立政策战略环评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绿叶;2007年12期

7 李晋;;环评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习月刊;2012年06期

8 常纪文;;克服金融危机与环评制度改革[J];环境保护;2009年05期

9 孙佑海;;加强企业合规管理 切实落实环评制度[J];环境影响评价;2013年06期

10 ;环保部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制度[J];上海造纸;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环境报山东记者站 董若义 张迎 傅萍;怎样把环评制度落实到位?[N];中国环境报;2012年

2 江苏省射阳县环保局 于卉;违反环评制度处罚时效如何计算?[N];中国环境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以庄严承诺推行环评制度[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彭子斌;用环评制度打造环境防御网[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环评制度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N];中国环境报;2008年

6 记者 姜虹;环保总局要求水电建设坚持环评制度[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湖北省郧西县环境监测站 樊福成邋徐祥珍;从当前不足看环评制度的完善[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记者 水华;逐步纳入监测与环评制度中[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七彩;环评制度改革 新管理办法颁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10 刘文洁 张俊;三问环评[N];中国环境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颖莹;我国政策环评制度功能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2 欧志敏;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效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娜;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D];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

4 孙秋月;关于核污染防治的国际环评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0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920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