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平台侵权责任中“通知删除”规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7-10-21 22:31
本文关键词:移动应用平台侵权责任中“通知删除”规则的适用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的汇总与分类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以“长尾理论”为基础的移动应用平台因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得到迅速发展。较于传统开放平台,移动应用平台虽接近“信息储存空间”的定位,但在平台方是否实施新的上传行为、开发者是否以已盈利为目等方面存在不同,否能够适用“通知删除”规则,需要从通知删除规则适用的主体与主观过错方面进行再分析。理清移动应用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逻辑顺序,准确定义通知删除规则的法律责任属性。根据移动应用平台采取的有别于传统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移动应用的技术复杂性,使得其对于通知的审核标准与责任与传统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同。加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要求移动应用平台在处理人身权的通知时对于通知形式与审核要素与反通知方面都存在着与知识产权通知的住过不同。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移动应用平台兴起的背景,并分析由于开发成本低、维权难度大,寻求诉讼之外的维权方式成为当然选择;第二章主要通过三个主要理论的论述,指出通知删除规则在我国实质上属于归责事由,因此重新定位了移动应用平台侵权责任中通知删除规则适用的逻辑顺序;按照规则原则的要素分析移动应用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主体要求和主观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在证明平台上的应用非自己开发的情况下,“开放接入”和“联合运营”商业模式下的移动应用平台为适格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章章与第四章按照“通知-删除”的逻辑顺序,从通知主体、形式、内容、通知的审查、删除、反通知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移动应用平台在适用通知删除规则时的规则,得出的结论是移动应平台作为技术与专有权高度集中的平台,对于通知的审核要把握更高的要求,对于删除行为要更加慎重,但对于涉及人身权的通知要求,在形式要见与审核标准上要偏向于权利人的保护。以达到移动应用平台环境下平衡开发者、平台方与权利人的利益之目的。
【关键词】:移动应用平台 避风港 通知 删除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3
- 第四节 研究创新13-14
- 第二章 移动应用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条件14-29
- 第一节 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理论基础14-20
- 一、长尾理论14-16
- 二、技术中立16-18
- 三、间接侵权理论与过错责任18-20
- 第二节 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主体要件20-29
- 一、适格主体:有限的ISP20-22
- 二、移动应用平台的商业模式分类22-24
- 三、移动应用平台与传统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区别24-27
- 四、主观要件27-29
- 第三章 移动应用平台侵权责任中通知的适用问题29-35
- 第一节 通知的主体29-30
- 一、通知主体的适格29
- 二、通知主体的证明29-30
- 第二节 通知的形式30-31
- 一、书面通知与.头通知30-31
- 二、公告式通知31
- 第三节 通知的内容31-33
- 一、内容要求31-33
- 二、权利要求33
- 第四节 通知的效力33-35
- 一、通知的效力33-34
- 二、协助完善通知的义务34-35
- 第四章 移动应用平台侵权责任中删除的适用问题35-43
- 第一节 移动应用平台对内容的审查35-36
- 一、审查的必要性35
- 二、审查范围35-36
- 第二节 移动应用平台的删除行为36-39
- 一、移动应用平台的有效删除36-37
- 二、移动应用平台拒绝删除的风险37-38
- 三、不合格通知的拒绝删除38-39
- 第三节 移动应用平台对删除的恢复39-43
- 一、反通知程序的必要性39-40
- 二、转送通知40
- 三、反通知程序的要求40-41
- 四、恢复“删除”后的责任承担41-43
- 第五章 我国移动应用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司法建议43-46
- 第一节 主体及主观要见的判定43
- 第二节 通知的司法适用43-44
- 第三节 删除的司法适用44-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50
- 附件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刚;刘建敏;陈泓洁;魏雷;丁顺福;;执法城管通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电子政务;2015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利芳;网络环境下儿童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龚德祥;手机供应链终端应用商店运营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赵哲;面向开放平台的移动应用构建与推送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郭姝;基于MM项目的卓望公司收益提升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刘巧婧;手机应用商店侵害隐私权法律责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高玲玲;基于社会临场感的移动应用商店体验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李开;微博内容对移动应用销售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韩露;基于角色法的移动终端游戏商店界面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苏杰峰;基于PhoneGap的移动资源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张薇;基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5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07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