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畲族民俗文化的法律保护——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

发布时间:2017-11-14 10:28

  本文关键词:论畲族民俗文化的法律保护——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


  更多相关文章: 畲族 民俗文化 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


【摘要】: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法律系;
【分类号】:D922.16;G122
【正文快照】: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福建宁德畲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在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畲族有关的就有3项,即以霞浦县为主要发源地的“畲族小说歌”、以宁德市为主要发生地的“畲族民歌”和源于永安市青水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祥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邓禾;;旅游环境税的国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现代法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志祥;;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及法律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汪祚民;《汉书·艺文志》之“小说”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刘刚;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比较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焦瑞;;对豫剧当代传承模式嬗变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刘洁;当代都市家族文化的变迁——以武汉司门口彭氏家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6 李莉;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7 贾放;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邹卫;;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罗玲;重庆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7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朱洪启;二十世纪华北农具、水井的社会经济透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特木尔巴根;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龚浩群;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生与传承——湖北长阳廪君传说考察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4 张照;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6 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田华;鲁班传说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俞丽娟;论青海藏族风情习俗中的审美情趣[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魏红;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蓝岚;联村壮族人生礼仪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才发;论世界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依法保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2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3 史学文 ,曹虎啸 ,孙晓勇;环境税的简单经济学分析[J];税务研究;2003年11期

4 彭岚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陈庆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民俗文化的城市文化品牌效应[J];群文天地;2011年04期

2 张广瑞;;勿把活民俗变成死文化[J];国学;2011年08期

3 武亮靓;;嘉兴端午 中国味道——写在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举行之际[J];文化月刊;2011年06期

4 ;端午民俗文化节在嘉兴举办[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06期

5 李建新;;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6 ;庆祝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暨第四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我院隆重开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周燕玲;;潮州广济桥民俗文化[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8 刘士林;;文化产业语境下的民俗文化创新[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9 秦文贞;;论潍坊风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黑维强;马小丽;柴倩楠;;浅谈陕北大红枣透视出的陕北民俗文化[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应用 为打造先进文化之都而服务[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吴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开发之路——体验式设计[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庞本;;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俗文化[A];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C];2007年

6 王光文;;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巫其祥;;论中国传统年节的保护与申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9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徐心希;;福建海洋民俗文化的积淀与传承[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叶春生;民俗文化的空间转换[N];光明日报;2005年

2 王衡;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N];经济日报;2005年

3 记者 王军政;“西北魏老根现象”关中民俗文化在西安观摩研讨[N];咸阳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吕路阳;弘扬闽都民俗文化 社科界大有可为[N];福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吕路阳;以三坊七巷为中心 打造闽都民俗文化集群[N];福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曾露;“年味”渐失,春节民俗文化何去何从[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瞿世平;春节的文化和文化的春节[N];农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姜慧丽;海云庵周边改造主打民俗文化牌[N];青岛日报;2009年

9 记者 桂运安 林春生 本报评论员;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隆重开幕[N];安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桂运安 林春生;全力以赴办好民俗文化节[N];安徽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兴禄;愿傩回归——当代湘西用坪瓦乡人还傩愿重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2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雷燕;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彦恩;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宁峰;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6 许慧宏;论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周广申;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高凯;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D];天津美术学院;2009年

10 旺宗;拉萨地区节日的发展演变及其民俗文化内涵分析[D];西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85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185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