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RGB色彩转换与动态导视识别设计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7 15:02

  本文关键词:地铁RGB色彩转换与动态导视识别设计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铁 安全性 RGB色彩 灯箱 动态模式 识别设计


【摘要】:通过对地铁乘车环境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我国地铁候乘车环境中的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多数站台候车区存在着许多盲区,安全导示识别系统提示并没有规范使用,大部分警示牌由于长时间没有进行维护,上面的导视信息被尘土所覆盖,使乘客的视线很难觉察或被忽视,对乘坐地铁出行的人们来说暗藏着危险。而车厢内部安全导示贴纸被撕毁、涂画的现象尤为严重。目前地铁中并没有根据环境需要设置符合环境需求的安全性导视识别,只是使用通用的安全性导视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防范措施,所以导致事故频发并没有起到警示功能。本文以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把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创新的设计理念为地铁的安全与视觉导视系统,有针对性的对地铁安全性导视灯箱的图形设计、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做了充分调研取证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地铁RGB色彩动态导视识别灯箱设计实现其操作性方案,以灯光通道的变化的形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转换变化,来显示导视图案,使画面产生动态显示的视觉效果达到安全提示的作用。其次,该灯箱对于缺少屏蔽门的地铁线路采取加装红外感应装置,当有乘客进入危险区域候车时,感应器连接灯箱及语音系统,快速传达画面和声音的双重提醒。新型动态灯箱的设计可有效避免现有安全导示贴纸,经常出现撕毁的现象,也可以行之有效的保护有视力障碍的乘客出行安全。使用最简单地结构原理让原本静态的平面视觉符号图像以新的设计理念,结合动态转换的创新技术,很好的解决传统平面设计和传达应用中的弊端,拓展了平面设计的新途径,具有市场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从艺术性,安全性、科学性和实用功能性等方面,让我们的城市公共设施更符合人性化设计的需求,为与之息息相关的出行者在乘地铁时,能够得到确实的便利以及安全性的保护作用。本课题获得了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美术设计应用专利》和《实用新型应用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审批号:《美术设计应用专利》专利审批号:国作登字-2015-F-00175636《实用新型应用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审批号:ZL 2014 20606860.5。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代明;;羌族民间艺术的认同及审美变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舒娜;;浅析舞蹈中眼儿“媚”艺术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殷晶波;;对艺术特征的一种审美性诠释——试谈对庄子“言”“意”观的认识及其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刘玉叶;;从符号美学视角看汉魏六朝书法评论中的人格比兴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潘晓华;;从《爱》浅谈文学语言模糊性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9 吴云;;繁难、浓缩、精专——论《无名书》词汇的精英特质[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毕涛;王艳;;唐宋词中建筑意象探微[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董雪莲;;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创新理解[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3 陈文新;;论明代诗学主流派的内部争执[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4 段友文;;论民歌的审美意象[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5 童庆炳;;文学创作的审美意义[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6 马卫星;;试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综合本体[A];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钢;;诗应如何为驳杂生活留下独特显影——由阅读《他手记》引发的随想[A];“生命之光”——侯马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熊杰;;性别视角下的城市生态[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杨爱芹;;人生的意义在“路”上——读鲁迅的《过客》[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1232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232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