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商标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声音商标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虽然声音商标并不是TRIPS协议强制保护的标的,但声音商标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一个特殊的声音或一段优美的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更为直接、更为强烈的感知刺激。因而,当声音标志与特定的产品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时,全然有可能给人们带来比传统商标更为强烈的指代识别作用。随着声音商标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这一事实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声音商标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2006年,《商标法新加坡条约》开始明确保护声音商标。目前,声音商标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可获得法律保护,如美国、俄罗斯、香港和台湾地区等。 2014年,我国新修改的《商标法》将声音标志纳入商标法的保护对象,《商标法实施条例》也相应的新增了相关规定,标志着我国商标法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基于声音商标有别于传统商标的独特性特征,再加上我国目前对于声音商标的保护仍处于探索期,理论基础和实践发展尚不成熟,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我国对声音商标的保护尚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声音标志显著性认定存在的问题;二是侵权认定的标准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至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三是有关国内网络声音商标侵权和国际网络声音商标侵权管辖范围不清的问题。尽快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对保护和发挥我国声音标志的资源优势,满足我国商标实践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从声音商标有别于传统商标的独特性特征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声音商标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相关国家及地区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经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完善建议。首先,对声音商标显著特征的审查,应从商标的整体考察,充分遵循法律上的显著性审查优先,事实上的显著性审查在后的原则,并要求申请人提交证据证明事实上的显著性。其次,关于声音商标的侵权认定,应当明确以是否发生“混淆之虞”作为认定标准。最后,关于国内网络声音商标侵权的管辖,鉴于网络声音商标侵权和网络著作权侵权都属于知识产权侵权的范畴,因而,网络侵权管辖的判断在原理上具有相通性。在我国尚未制定相关法律规定之时,完全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管辖的司法解释进行判断。关于国际网络声音商标侵权管辖法院的判断,应在“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损害结果发生地”的基础之上,结合“涉案经营产品能否在我国领域内登陆国外网站获得”这一标准进行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玉为 ,张丽丽;适应入世要求加大商标保护力度[J];黑河科技;2002年04期
2 赵桂英;论述商标及其价值[J];价格月刊;2003年03期
3 赵毓坤;民国时期的商标立法与商标保护[J];历史档案;2003年03期
4 洪建国;第四届淮海经济区商标保护协作会召开[J];中华商标;2003年01期
5 卞耀武;商标立法与商标法制[J];中华商标;2003年03期
6 杨彬,黄海洋;商标的保护问题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王春艳;加强商标保护 防止国外抢注[J];经营与管理;2005年09期
8 蒋国艳;商标反向假冒的法律探讨[J];桂海论丛;2005年04期
9 陈涛;如何运用商标保护老字号[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11期
10 杨叶璇;;试论商标“窃权”行为及其惩治方法——兼议我国商标保护机制的改革[J];知识产权;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凯;;药品商标保护的最新进展[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2 瞿东亮;;如何运用商标保护战略防范商标侵权的风险和提高维权的力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孔德丽;;关于闲置商标的几点看法[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4 蔡叶菁;;商标共存问题研究——原理、比较与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5 刘佳婕;;论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路洋;;试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刘远山;夏余杨;;论我国商标侵权及其民事和行政法律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立春;;巧选商品项目,合理保护商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李静冰;;缺乏内在显著性的著名商标是否受反淡化法的保护——2002年国际商标协会第124届年会模拟法庭辩论综述[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祚;15%内地知名商标境外遭抢注[N];广州日报;2004年
2 ;港澳台频频抢注内地商标[N];经理日报;2004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苏磊;南充名校商标资源亟待开发[N];南充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北方十一省市商标办案协作会在并举行[N];山西日报;2003年
5 见习记者 胡晓伟;你的商标你作主了吗?[N];天津日报;2005年
6 文雪梅;中国企业商标保护迫在眉睫[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记者 蒋鑫富 通讯员 王伟民;绍兴筑起商标“保护墙”[N];浙江日报;2004年
8 章韧;怪味楼主的商标大亨梦[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9 李戈修;商标更需全面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10 肖崇;保护商标也要更新观念[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金YТ,
本文编号:1258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25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