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作权法中作者的收回权
本文关键词:论著作权法中作者的收回权 出处:《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收回权 著作人身权 发表权 修改权 制度价值
【摘要】:目前许多国家知识产权法都规定作者享有收回权。收回权的客体是已经发表作品的使用权,其行使将对作品使用权人产生较大影响。为防止作者滥用这一权利,相关国家的法律均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条件。收回权与发表权和修改权之间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收回权在我国著作人身权体系中具有独立制度价值,应对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countr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s stipulate that the author has the right of recovery. The object of the right of recovery is the right to use the published work, and its exercise will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user of the right to use the work.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uthor from abusing this right. The laws of the relevant countries all set more strict conditions. There is a certai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ight to recall and the right to publish and modify. However,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essence. The right to withdraw is of independent institutional value in the system of personal rights of works in our country, and it should provide corresponding legal protecti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4
【正文快照】: 在著作权法中,与发表权和修改权密切相关的一种权利是收回权。收回权(R ightofRetraction)又称反悔权、追悔权或撤回权,是指作者将著作权许可或转让之后,在作者观点改变、作品内容错误等正当理由的前提下,以赔偿使用者的经济损失为条件而要求收回已经许可或转让的作品使用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沂江;著作精神权利基本问题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继明;知识产权的观念:类型化及法律适用[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2 刘晓军;商标淡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李青武,刘锐;法律视角中的公司信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张小舟;;我国著作权作品独创性之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王凤民;;性骚扰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余利亚;叶海平;刘云;;生命权私法救济浅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宫建新;从“吴良材”案看老字号的知识产权[J];中华商标;2002年05期
9 吴凯;“刘老根”商标权的归属[J];中华商标;2003年12期
10 李正锋,许其勇;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完善[J];中华商标;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曹越;;从想像到现实——中国情境下的著作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张显云;;我国环境标志法律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李志华;;企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初探[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德成;;从搜索埋设行为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5 郭振忠;;技术作为股权及其机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6 张玲;尚文彦;;对著作权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7 李德成;;试论网络环境中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8 张黎;;试论“三农”问题中的科技立法与知识产权保护[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2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晓都;专利实质条件研究专利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周林;版权集体管理及其立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赵芳;对我国体育产业立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寇宗来;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方法[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杨晨;水利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和谐管理的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9 伯晓晨;图象信息隐藏的理论模型与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10 段维;网络时代版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论隐私权与知情权、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协调[D];吉林大学;2004年
2 廖新仲;从“新债”的分类到民法典的结构[D];山东大学;2006年
3 向新柱;中国大陆与香港两地专利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佘运高;入世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周海清;论科技兴贸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廖芳;论侵犯商业秘密罪[D];湘潭大学;2001年
7 谷雅静;因特网域名与商标冲突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许艳霞;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杨强;网络时代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母健荣;技术转让中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炼红,阳东辉;著作人身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2 李琛;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辉;;论著作人身权[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2 牟鹏;;著作人身权可转让性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9期
3 曾立坚;;浅谈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J];改革与开放;2009年06期
4 毕荣建;;法人著作人身权的立法考察[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5 郑欣;;论知识产权人身权与人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6 王伟博;;浅谈著作人身权的性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董炳和;论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肖俊勇;;浅议著作人身权的可否转让性[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9 潘智慧;;侵犯著作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J];黑龙江史志;2008年06期
10 刘辉;;著作人身权异化的法社会学分析——版权经济时代的一种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任全明;;平面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连毅;;浅议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毕荣建;应承认法人享有著作人身权[N];检察日报;2009年
2 毕荣建邋李浩;著作人身权权利定性引发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江苏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吉林大学 李浩邋毕荣建;著作权:人身权与财产权并非需要截然分开[N];检察日报;2008年
4 夏克勤 黄东海;政府能否行使收回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原;剽窃?还是“被署名”?[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建国;知名画作屡遭侵权的症结何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7 杨利华 冯晓青;解读著作权侵权之精神损害赔偿[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张辉 金恬;如何正确使用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N];中国艺术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延生邋实习记者 陈羽洁;“克隆”的店面[N];中国企业报;2007年
10 孙宪腾 葛鹤洲;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中应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N];江苏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毕荣建;论发表权[D];吉林大学;2009年
2 何悦;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佑;著作权法上的收回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婷;著作人身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樊佳怡;论著作人身权的性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何炼红;著作人身权制度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存款;网络作品著作人身权保护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瑜;在困境中重整的著作人身权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陆映青;委托作品著作人身权归属探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杏红梅;广告语的著作权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文乐;著作人身权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毕荣建;法人著作人身权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9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41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