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现状透视
本文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现状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现状透视
作者:林柯东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7日 点击数: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因为信息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推行知识产权法,平衡知识产权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成为当今社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字:公共信息;知识产权法;资源;信息资源管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被个人、企业甚至国家所重视,有一部分人希望信息能够被作为一种私人财产被保护起来,而另一部分人则希望能够更公平的获取各种信息。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做好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继续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法最终目标相同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信息资源公共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必须将信息从公共那里获取,再通过各种公共化的手段将信息传回社会,其本质就是维护了公共利益。而知识产权法作为一种法律,是为了将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一种平衡,但知识产权法其制定的最根本的目标还是维护公共利益。比如我国的《专利法》中对专利的保护时间是20年,一旦超过这个期限,这个专利便成为社会的共有的财富了。我国的《著作权法》中也规定:为了学习、研究、欣赏等目的使用他人的作品,可以不通过作者的同意,也不需要向其支付报酬。美国在1909年的国会委员会中就已经提出过:国会根据宪法制定著作权法其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作者在其作品中的自然权利,而是为社会的公共利益而服务,著作权中的规定只是暂时保障了作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作品的专有权。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法实现目标的方法不同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在维护公共利益上是采取一种直接的正面的方法,将一些信息进行统一整理与发布,使大众能够直接的获取这些信息。而知识产权法则是通过对知识产权人的利益的维护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公共利益,比如发明人在得知自己的利益可以通过《产权法》进行保护的时候,会尽快的将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方便大众的需求,这种保护还会促使知识产权人更多更好的进行创作和研究,促进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使群众从中获取利益。所以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公共利益,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同。
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的现状
知识产权法的最终目的虽然是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最终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知识产权人希望知识产权法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大众又希望知识产权法能够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公共信息,,这种矛盾在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加剧,知识产权法的天秤也逐渐向私人利益倾斜。
1.知识产权法的权力客体不断扩张
知识产权法在最开始的权力客体只是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法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法的权力客体也不断的扩张。比如商标法最开始保护的是具体货物的商标,但是到了现在服务商标、地理标志、证明标志等都被划分到了商标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最初的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到了现在其保护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各种设计图、模型作品和相关的图形作品等等与文学艺术作品无关的作品。除此之外,随着生物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以前不被专利法所保护的医疗方法、教育方法等等也逐渐被纳入到专利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2.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归属的发展
在知识产权法建立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鼓励人们进行创新,所以在知识产权就直接归属于创造者。比如在1791年法国专利法的前言中写道:任何想法或发明只要是对社会有利的,那么这个想法或发明的所有权就应当属于创造者,如果所有权不属于创造者就是违反了人权。法国和德国甚至一度坚持作品是作者的私人财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品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完善、知识产品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知识产权的归属也渐渐由创造者转向投资者或创造者的雇主。比如在1897年的奥匈帝国的专利法中规定:专利权可以归属发明人,如果在合同或其章程中有特殊规定的,则按照合同或章程中的规定进行划分归属。随后类似的法规慢慢普及到其他国家,我国《专利法》中也规定,雇员在受雇进行研究、发明的时候,除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所属人是雇员外,研究和发明成果都属于雇主所有。我国《著作法》中第16条第2款中规定:职务作品的经济权利属于作者的雇佣单位所有,作者只能从雇主或投资者那里获取报酬。
3.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内容上的发展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法在权力内容上也不断的扩充着。对商标权、著作权的保护方式从板块保护模式发展到网络保护模式,因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一幅画可以涉及到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那么在这种侵权发生权利人全不相同的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知识产权法秉承诚实信用、保护在先权利、禁止滥用权力的原则进行协调和处理。所以这幅图画的作者有权利禁止他人使用这幅图画作为商标,如果作者同样使用这个图画为商标的时候,可以制止他人在类似产品上使用这个商标或与这幅图画类似的商标。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用一个模块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已经不足以应对所面对的问题,网络模块保护势在必行。
4.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期限的延长
知识产权法在私人利益上的倾斜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期限的不断延长上,我们可以从美国的著作权法上窥得一斑。在1790年的著作法中规定,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14年,在这基础上可以再延续14年。在1909年中著作法规定在之前基础上可以再续一次。1976年,著作法规定将保护期限延长到作者终身以及其死后50年,法人团体的保护期为75年。到了1998年则将这一保护期延长到作者死后70年,对法人团体的作品的保护期更是延长到了95年,这种期限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过了作品的使用寿命。
三、知识产权法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知识产权的不断扩张是符合科技发展和信息发展需求的,如果不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的话,长此以往将打消人们对创作的热情,但是知识产权法过于偏向私人利益,就不利于大众获取信息,更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最终后果依然是阻碍新信息的创造。
1.知识产权法扩张使公共信息资源空间被压缩
信息资源是由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组成的,当私人信息资源比例扩大的时候,公共信息资源就会相应的减少,知识产权法内容的不断扩张使更多的信息成为了私人信息资源,这就使公共信息资源比例在不断的减少。
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的增加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所拥有的客体减少。一般一个新的作品会首先出现在公共信息资源中,被大家所认知。在知识产权还没有将它划分为保护的客体的时候,是属于公共信息资源范畴,但随着知识产权对新客体保护的速度越来越块,使很多新型信息刚刚露出端倪就被知识产权笼到保护之下,使公共信息资源客体几乎无法增加。
不断延长的保护期使公共信息资源所拥有的内容增加缓慢。当一个信息的保护期结束的时候,这个信息便自动归入公共信息资源范围,但是随着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越来越多,保护期限越拉越长,使公共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而且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每延长一年,信息所具有的的价值就会减少一部分,有时候信息即使已经归入公共信息资源却已经没有其应有的价值。
2.阻碍创新信息的创造
在信息社会的当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悖论:如果不对知识产权人进行保护,那么人们就不会积极的创造出新的信息,但是对信息保护过多,就使人们无法很好的利用各种信息,这样又阻碍了新信息的创造。
首先,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法会阻碍人们自由使用信息。当今知识产权法在很多方面对各种信息进行了保护,使人们无法正常的使用这些信息,很多的学者和研究者都对此非常头疼,现在的文化界和科学界都无不生活在“知识产权“的高压网下,随便抬手便会触碰到这道高压网,限制了很多人的创作和研究,不利于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美国的录音协会利用知识产权法曾成功的阻碍了某著名大学计算机系的两个研究者的论文的发表,而这个论文主要内容则是分析了录音协会用于保护数字音乐商业销售的一种数字水印技术的缺陷,录音协还要求这两个学者不能将这个发现告诉别人,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利用这个缺陷来逃避购买数字音乐。这个行为保护了录音协会的暂时的利益,但延长了解决这个缺陷的时间,阻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更新换代。
其次,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法影响了知识创新。任何创新是基于大量已有知识的累积上的一种质变,如果没有大量的前辈的积累,就没有现在新的创新,知识产权法对这些已有的知识保护越完善,人们获取这些知识就越困难,创作的成本和周期就越长,那么新知识出现的频率就越低,而且当这种成本和周期超出创作人所能承受程度的时候,这些创作人甚至会放弃对新知识的研究,导致创新的夭折。另一方面,当这些创作人经过各种困难创出成品的时候,会因为大量的成本使这些创作人更加维护自身利益,为后人的创作设置了新的障碍,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知识产权法使知识产权人有权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知识产权法过于保护私人利益,在这种保护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知识垄断,这种被法律所保护的垄断会被有心人所利用,从大众手中谋取高额的利润。同时现在的知识产权法自然赋予知识产权人一定的保护期限,而有的知识产权人并不需要这种保护,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汇入公共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但现在的知识产权法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法律条文,使这些本来可以进入公共信息资源的信息被迫限制了传播。
四、结语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知识产权法逐渐产生并完善,而信息的本质是一种公共资源,不论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还是知识产权法的最终目标都是保护公共利益,然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法逐渐向私人利益转移。知识产权法对信息的保护使公共信息资源被不断压缩,新信息被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一种信息垄断,这些人利用这种垄断获取高额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公共的利益。同时知识产权法使信息的公共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阻碍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研究信息,更阻碍了新信息和新发明的创造。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有利于他们创造更多的信息,所以知识产权法如何平衡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将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曹琴仙,高冰洁,王丹.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现状透析[J]. 图书馆论坛, 2011(1):10-11.
[2] 杨文祥.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研究[D]. 河北大学,2009:22-25.
[3] 曹琴仙,高冰洁,王丹. 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获取协调机制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3):141-143.
[4] 夏义堃.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视角[J]. 图书情报知识, 2005(2):35-35.
[5] 杨文祥,杨啸风. 全球化、信息化与构建和谐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当代公共信息资源管理[J]. 情报科学, 2008(3):15-1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本文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现状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4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