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格式合同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8-02-15 05:38
本文关键词: 云计算 云服务提供商 格式合同 法律规制 出处:《湘潭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云计算的出现对IT的应用和部署模式、商业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云计算这一科技创新领域的一系列法律规制问题。云服务的强大功能将计算、信息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使计算能力作为商品流通,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在交易过程中,云服务提供商已然成为拥有巨大资源的一方,为保证其规模化的服务正常高效运转,其与用户之间不可能以一对一协商的方式来订立合同。因此,格式合同成为云服务提供商的首选。格式合同使用简捷、经济,满足了云服务提供者高效、低耗、交易快速的要求,同时也为其仅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限制用户权利、规避责任提供了空间。对云服务格式合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法律及时调整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变革中产生的新型社会关系,及时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使信息社会始终处于良性、健康和有序的发展进程之中,是信息社会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从十三个云服务合同为样本来看,从合同形式上,云服务格式合同绝大多数采取的是浏览合同,浏览合同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这是云服务提供商选择浏览合同的最主要原因。但浏览合同更容易侵犯用户的权益。从合同内容上,主要云服务商的格式合同中包括十项注意条款:合同条款的修订,适用法律、司法管辖及仲裁,陈述与保证,知识产权,供应商对数据使用的限制,数据保密与安全,用户赔偿,责任与损失的限制,合同终止后的影响,最终解释权等。这是云服务格式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云服务提供商规避责任和转移风险主要体现方式。 十项注意条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合同条款的修订与更新主要涉及云服务提供商提前通知的问题,单方规定不通知或没有及时通知用户的情况下修订或更新合同条款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陈述和保证条款确保对云计算服务有一个明确的描述,其中应包括所提供服务的类型、服务的总体目标以及在合同有效期内服务将如何变化等内容,不少云服务合同都授权供应商可自由添加或删除功能,对因信赖这些陈述或承诺而遭受损失的一方的相应赔偿和责任承担规定比较模糊;云服务商与用户之间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议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严格限制用户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从事任何活动,二是授予或收到许可证的范围,许多云服务提供商规定了霸王条款;关于数据安全与保密,大多数云服务提供商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表明维护客户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最终责任在于用户自己,而且服务商几乎都指出他们将依据法院的有效命令来披露用户的数据,这些规定不同程度地侵犯了用户的安全权;对用户数据使用权限的过分扩张,势必侵犯用户权益;云服务合同一般都会指定管辖法院及适用法律,一些云服务商还要求诉讼应当在指定时限内提起,并强加仲裁;关于赔偿,云计算服务合同中一般将争议的解决和责任的认定按《合同法》规定处理,甚至有些国内法律中找不到对应的条款,还得参照通用的国际商业惯例和行业惯例;关于免责声明和责任限制主要分为三种情形:排除直接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排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用户遭受损失所面临的责任,排除间接或者后果性的损失责任,使得用户处于弱势地位,势必造成不公;合同终止后的影响主要是合同关系终止后客户是否有机会获得这些数据,另外,供应商是否能够确保这个阶段结束后,客户的数据是否能够被有效删除。但是,服务商在删除数据后对用户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问题却没有明确规定;云服务提供者单方一般规定对其提供的服务及协议免责或限责条款具有最终解释权,这也是云服务合同中的一种霸王条款。 云服务格式合同的的法律规制,需要综合运用立法规制、司法规制、行政规制和民间监督等四条途径。具体建议如下:不论是采取点击合同还是浏览合同,云服务提供商都必须尽到明确合理提示的义务。对于云服务格式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应相应追究云服务提供商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严格控制免责条款的效力,构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法院对存在分歧的格式合同有关内容,其解释应该考虑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及特定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并且应该遵循下列解释规则:客观解释原则,不利解释原则,限制解释原则。在云计算环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争议解决模式,,如建立权威的在线投诉网站。格式合同条款的内容在适用之前必须明确审核责任人,应由国务院统筹管理,授权经济管理部门行使对格式合同的审批和监督工作,并通过立法明确行政规制程序。云服务提供者应成立行业协会,依靠行业自律,制定本行业的一般交易规则。网络是现代媒体舆论监督的最便捷、最高效的途径,因此,对于身在其中的云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对云服务进行监督,以期维护自身权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良;民法学基本理论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2 唐厚渊;;论电子商务法的功能等同原则[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周昕;;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边界[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周昕;;“云计算”时代的法律意义及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剑文;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法学;2001年11期
6 王绪花;王朗;;浅谈格式条款——从“最终解释权”入手[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7 高阳;;云计算环境下合同问题研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12期
8 刘德良;网络消费者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与管辖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高圣平;试论格式条款效力的概括规制——兼评我国合同法第39条[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签订云服务合同应注意4大风险[J];通讯世界;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1512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51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