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外部效应下产业共生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4 01:21

  本文选题:技术外部效应 + 产业共生行为 ; 参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06期


【摘要】:文章基于加入技术外部效应的演化博弈模型对产业共生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群体在共生策略下获得的利润增值和政府补贴之和与共生成本之间的大小关系,对企业群体共生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当政府给予的环保补贴足够大、合作成本足够小、污染排放费足够大、合作的技术外部效应足够大、不合作的技术外部效应足够小时,企业群体将倾向于采取共生策略。通过仿真分析,进一步发现产业系统演化也受到企业群中初始共生比例的影响。当企业群体共生策略的净收益大于0时,对方群体的共生比例越大,本群体共生比例会逐渐增大直至双方均达到稳定的共生状态,反之亦成立。最后,研究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促进产业共生:加大政府环保补贴投入、引入并引导行业领头企业带动共生、强化污染排放费及排放权交易制度、有力落实知识产权制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technology extern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biotic behavior of industry, and find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fit increment and the sum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the symbiotic cost obtained by the enterprise group under the symbiotic strategy.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group symbiosis decision. When the government giv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bsidy large enough, the cooperation cost is small enough, the pollution emission fee is big enough, the cooperation technology external effect is big enough, the uncooperative technology external effect is enough hours, the enterprise group will tend to adopt the symbiosis strategy.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ystem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symbiotic ratio in the enterprise group. When the net income of the enterprise group symbiosis strategy is more than 0, the larger the symbiotic proportion of the other group, the more the symbiotic proportion of the group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until both sides reach a stable symbiotic state, and vice versa. Finall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industry symbiosis can be promoted from four aspects: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bsidy, introducing and guiding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to drive symbiosis, strengthening the pollution emission fee and emission right trading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作者单位】: 盐城工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SJB741)
【分类号】:F224.32;F2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志群;个体相关小企业群体的培植与发展[J];企业经济;2002年04期

2 姚莉 ,顾树雄;企业群体失信的原因及其治理[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17期

3 蒋经宇;李饮水;毛志泉;;常州市的企业群体在体制改革中诞生、发展、壮大[J];计划经济研究;1985年Z7期

4 范金良;企业群体发展中的银行配套改革[J];上海金融;1986年12期

5 卢振民,焦德华;试论企业群体[J];上海经济研究;1986年03期

6 徐永林;;常州企业群体的诞生和发展[J];常工院报学术论文集;1986年02期

7 朱镇邦;朱敏;杨建荣;夏健明;;企业群体内部管理初论[J];广州研究;1986年12期

8 潘小维;;也谈企业群体[J];经济管理;1986年08期

9 毛志泉;朱笑冰;;谈深化企业群体[J];改革;1987年01期

10 李饮水;未来企业群体的利益分配[J];中国劳动科学;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福新;;序[A];浙商创新——从模仿到自主[C];2008年

2 闫富东;;出版业网络化经营模式[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评论员 王育楠;库存消化战壮大了清理库存企业群体[N];中国纺织报;2014年

2 记者 贾明;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茁壮成长[N];青海日报;2012年

3 陈宗国;构建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N];凉山日报(汉);2008年

4 记者 张琳楠;汕头初步形成创新型企业群体[N];汕头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昌成;中企动力构建智慧型企业群体[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耿建国 周涛;突破发展呼唤创新型企业群体[N];安康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伟;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茁壮成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8 周艳春 相子瑞;平原崛起百余新企业群体[N];德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秦可;山东:产学研合作催生创新企业群体[N];中国工业报;2011年

10 徐清扬;深圳崛起自主创新企业群体[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显;基于战略联盟博弈的企业群体演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张奕;江浙地区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生产企业群体的竞争力分析[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0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840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