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中故意认定的关键因素探析
本文选题:知识产权侵权 + 惩罚性赔偿 ; 参考:《知识产权》2017年05期
【摘要】:随着立法层面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迫切需要对该制度构成要件的认定加以探讨。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侵权人故意""严重侵权后果"以及"权利人提出申请"为构成要件,最为核心的是如何通过被控侵权人的行为认定其存在故意的主观心态。通过被控侵权人的行为认定其存在故意的主观心态常见情形是,没有寻求和遵循称职律师的意见。在寻求和遵循适格律师意见过程中,故意侵权认定的标准出现了从宽松到严格再到相对宽松的演变历程,意图实现权利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最终落脚到被控侵权人的动机或者意愿上。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构成要件最关键的抗辩理由是被控侵权人具有避免侵权的主观动机。从程序法角度而言,证明构成故意应当遵循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Abstract]: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ystem of punitive damages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it is urgent to find out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The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our country takes "the tortfeasor intentionally", "serious tort consequence" and "the obligee's application" a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how to identify the intentional subjective mentality of the alleged infringer through the behavior of the alleged infringer. The subjective attitude of the alleged infringer is that he does not seek and follow the advice of a competent lawyer.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and following the opinion of qualified lawyers, the standard of intentional infringement has evolved from lenient to strict to relatively lenient, with the intention of achieving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obligee and the perpetrator. The final settlement is on the motive or will of the alleged infringer. The most important defense of the constitu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that the alleged infringer has subjective motive to avoid infringe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cedural law, proof of intent should follow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superiorit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政策研究处;
【分类号】:D92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仲秋,王贺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程爱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民族适应性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龚斌;;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阳高峰;朱玉;;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J];商场现代化;2006年28期
5 于斌;;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6 房文静;;浅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7 邢希萌;;浅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J];北方经贸;2007年06期
8 于朝印;;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兼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杰;;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戴江波;;试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柯新华;;试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罗冠杰;;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药品安全责任领域的建立[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3 王阿丽;;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分析[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沈薇;;论电视购物买卖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金晓;;在《专利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探讨[A];加强专利代理行业建设、有效服务国家发展大局——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6 胡向阳;汪晓曲;;我国环境侵权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问题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金晓;;在《专利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探讨[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汤涵 杨悦;国外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比较(上)[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民法专家、资深社会工作者 李紫迪;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励公民积极监督[N];东莞日报;2013年
3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贺澜起;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阮占江;遏制公共卫生事件须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N];法制日报;2006年
5 杨进;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几点设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 教授 刘俊海;市场秩序的维护离不开惩罚性赔偿制度[N];上海证券报;2013年
7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李彦芳;我国侵权立法应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N];光明日报;2008年
8 石家庄经济学院 何昌 刘思阳;知识产权法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N];光明日报;2013年
9 徐国良 武汉大学法学院;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析论[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郑明光 曹钟允;略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诺诺;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洁;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莹;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童蕴芝;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马培;论惩罚性赔偿制度[D];复旦大学;2009年
4 郑龙飞;惩罚性赔偿制度理论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郭云红;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张微;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兰宁;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周超峰;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1年
9 徐寒洁;经济法视野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婷婷;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发展的几点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4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89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