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8 20:49
【摘要】: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信息数据,借助Ucinet、ArcGIS、Stata等分析工具,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特征、结构、演化、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重要的科学知识源和技术知识源,也是创新合作优先连接主体,与美国跨国公司、西欧中小企业是创新网络科技知识源的特点不同;(2)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模式,创新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网络"特征越来越明显;(3)本市、境外是创新合作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地理邻近有助于隐性知识交流,在国内合作创新网络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邻近是促成境外合作创新的重要基础,进一步验证了Bathelt等学者倡导的关系经济地理学假说;(4)提高网络地位、占据结构洞位置能够提升主体创新绩效;(5)创新网络内部作用机理的地域差异明显,网络结构根植性对发达地区创新一般有负面影响,地理邻近对发达地区创新主体的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邻近却有利于欠发达中西部地区创新主体间的隐性知识交流,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因而,应引入"网络资本"来分析网络主体的创新绩效,弥补中心地理论中基于规模等级分析主体创新能力的传统做法。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of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using the data of patent information of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from 1985 to 2013, with the help of Ucinet,ArcGIS,Stata and other analytical tool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Well-know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large enterprises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or the innovation network of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are also the priority links between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Western Europe are differ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source of innovation network; (2) innovation network presents "core-edge" mode, "small world network" of innovative network structure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3) this city, Overse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space carrier of innovation cooperation, geographical proximity is conducive to tacit knowledge exchang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proxim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promote overseas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t further verifies the hypothesis of 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advocated by Bathelt and other scholars; (4) improving the network status and occupying the structural hole position can improv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body; (5)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are obvious. The root of network structur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in developed regions. Geographical proximity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innovation subjects in developed regions, but geographical proximity is conducive to tacit knowledge exchange among innovation subjects in less 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t help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nnov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network capital" 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network agents, and to make up for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main body based on scale grade in the central theor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093、41371147) 德国科学基金会(LI 981/8-1 AOBJ:595493)资助~~
【分类号】:F273.1;F4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国电子信息产业新动向[J];电子产品世界;2001年18期

2 赵红梅,王新鹏;“入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信息技术;2001年06期

3 刘桦林;;发展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几点建议[J];宁波经济;2001年02期

4 施茅云;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成功举办[J];电子技术;2002年11期

5 ;电子信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2年01期

6 ;电子信息产业1~7月增速达29%[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01期

7 赵鹤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10期

8 ;电子信息产业2004年1~10月完成情况[J];印制电路信息;2005年03期

9 本刊编辑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J];今日电子;2005年02期

10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呈现四个新特点[J];中国信息界;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辉;游劲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2 王新川;程煜;;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合作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李晓辉;游劲松;;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5 吴艳霞;党兴华;;加速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6 王秉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展望[A];21世纪中国电子仪器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2004年

7 张庆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和出路研讨[A];促进信息通信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8 吴艳霞;党兴华;;加速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康灿华;阮飞;;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初探[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晓辉;孙玉法;朱军;;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有好;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记者 林俊禹;增强信心 创新发展 扶持壮大电子信息产业[N];湄洲日报;2008年

3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检查中心技术负责人 杨檬;应重视电子信息产品环保使用期限[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张自然;电子信息产业新统计结果发布[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IT经济研究所 童有好;民营经济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活力[N];中国电子报;2004年

6 ;今年1~5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项指标平稳增长[N];中国电子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吴风华;电子信息馆为农村现代化添翼[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8 ;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概览[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记者 王宝同 通讯员 刘宗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N];蚌埠日报;2010年

10 市政协常委、市审计局综合科科长 毛鹏程;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N];黄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永翔;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周新;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沈忱忱;FDI对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刘利凡;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度与创新能力相关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刘梦;产业集聚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孙艳;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周e,

本文编号:224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24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