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藜芦是百合科藜芦属植物,我国早在古代就有对藜芦进行过研究,本草纲目,蜀本草等都有对藜芦中药入药的记载。外国有报道是在二十世纪中期,美国达荷州当地牧民发现自己放养的羊羔出生的畸形率高于其他地区,且表现的畸形现状是头部单眼。后来美国有毒植物研究学家Keeler对这种畸形现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于1964年确认藜芦属中甾体生物碱是导致羊羔单眼畸形的主要成分。后来对其生物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癌等活性,国内外已经对藜芦生物碱的这些活性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在抗癌领域的研究最为热门。我国含有丰富的藜芦属植物,系统的分离纯化出藜芦中的各种单一生物碱,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藜芦中的藜芦生物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目的是充分利用我国这一丰富的药材资源,为开发我国独有的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藜芦中提取分离纯化出纯度较高藜芦胺和介芬胺,并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发现此藜芦中含有抗癌活性成分环杷胺的存在,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藜芦胺和介芬胺的提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成分在藜芦中含量的测定,最后对纯化出来的两种物质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 (1)对藜芦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纯化和分析。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醇提取,正己烷/乙酸乙酯(v/v=7/3)萃取浓缩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萃取液。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甲酸=20/80-35/6512min流速:mL·min-1;检测波长:215nm;柱温:30℃。发现藜芦植物中有环杷明的存在,萃取液经过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后,分别用己烷:丙酮(0.5%三乙胺)(v:v=7:3)和己烷:丙酮(0.5%)(v:v=1:1)洗脱,析出两种白色固体。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及质谱,核磁方法,检测并鉴定出析出的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藜芦胺和介芬碱。 (2)分离纯化得到的纯度较高的藜芦胺和介芬碱配成五个不同的梯度浓度分别是4mg/mL、2mg/mL、1mg/mL、0.5mg/mL、0.25mg/mL,运用高效液相谱作两个标准曲线。然后提取三次分别得到藜芦胺和介芬胺的峰面积,从而计算出藜芦胺和介芬胺的含量。结果得到藜芦中藜芦胺和介芬胺的含量分别是0.2856%和0.429%。 (3)为了优化藜芦胺和介芬胺的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本文就藜芦植物中藜芦胺和介芬胺进行了提取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影响藜芦胺和介芬胺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藜芦胺最佳提取条件是时间2.h,提取温度75℃,料液比1:9(g/mL),在此优化条件下,20.0g干燥藜芦根提取得到藜芦胺的量为98.23mg,与模型预测值得比较误差为2.66%。介芬胺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5h,温度为45.0℃,料液比1:9(g/mL)时,实际提取量为20g藜芦干燥根得到58.23mg,与模型预测值得比较误差为3.05%。 (4)本文用滤纸片法,对藜芦胺和介芬胺两种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选用的菌种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白曲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比较五个不同浓度分别为20mg/mL、10mg/mL、5mg/mL、2.5mg/mL1.25mg/mL藜芦胺和介芬胺对四种菌的抑菌圈大小得到抑菌程度。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藜芦胺对四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其中对白曲霉菌的抑菌最为显著,2.5mg/mL时抑菌效果明显。对大肠杆菌在10mg/mL浓度下具有抑菌效果,低于此浓度下几个实验浓度没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与大肠杆菌类似,都在浓度达到10mg/mL具有抑菌效果。介芬胺对白曲霉菌的抑菌最为显著,2.5mg/mL时抑菌效果明显,效果最好,抑菌圈最大。介芬胺对大肠杆菌没有抑菌效果,浓度达到5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能力,在浓度为1.25mg/mL时对枯草杆菌有抑菌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84.2;R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燕,吴周和,吴小刚,熊尚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生物发酵液中叶酸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3期
2 代恩勇;张桂珍;卢振霞;杜珍武;白鹭鹭;孟令俊;;环巴胺诱导大肠癌Caco-2细胞凋亡效应和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3 王震;常金花;刘翠哲;;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野罂粟总生物碱的工艺优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爱君;张彩芳;王秀青;;三种生物碱体外抑菌活性的测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郭春花;甘草酸钾和阿托品抗藜芦碱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刘燕;高广猷;叶丽虹;;光脉藜芦碱的降压作用[J];大连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7 李华,李卫平,高广猷,李淑媛;盐酸乌苏里藜芦碱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机理的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李欣燕,任洪灿,韩国柱,吕莉,杨静娴,赵伟杰;乌苏里藜芦碱在大鼠的血液流变学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王建民,魏苑,钟慈声,赵伟杰,郭永田,梁子钧;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10 杜甫佑;肖小华;李攻科;;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石蒜中生物碱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银芬;角茴香地上部生物碱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闻伟锋;乌苏里藜芦化学成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谢杰;宜兴百合室内快速繁殖及主要成分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斌;藜芦的化学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戴卉敏;豆类丝核菌培养液成分分析及苦马豆素分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陈瑞亮;板蓝根生物碱的体外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家铭;翅果油树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451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45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