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同治方药调节胆汁酸肠肝循环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4 11:14
【摘要】: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全球性流行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近来在我国其发病率升高尤为明显,严重危害我国国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究其原因,高胆固醇血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进展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多个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他汀、PCSK9抑制剂、胆酸螯合剂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示针对胆固醇进行干预是降低相关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手段。胆汁酸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其可促进食物中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的吸收。在肠内约5%的次级胆汁酸随粪便排出,这是人体最重要的消除胆固醇的方式。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等AS致病因素可被称为“血中之痰浊”。而肠道中过多的脂质、胆汁酸等可称之为“腑中之痰浊”,在AS的发生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理论,我们选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方中药“痰瘀同治”方药,在经典的高脂血脂联合下肢股动脉拉伤诱导小鼠AS模型上,探讨复方中药降脂及抗AS的效果及可能相关机制。研究方法1、复方中药干预AS模型小鼠血脂及AS病变的疗效研究:1)复方中药降脂效果及机制的研究:在高脂血症联合股动脉拉伤复合模型动物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中药或阳性对照药物阿托伐他汀干预,12周后测定小鼠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并行相关组织定量PCR检测,观察各组间HMGR、NPC1L1、SR-B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2)复方中药抑制AS进展的相关研究:在上述小鼠模型中,留取相关组织标本行主动脉瓣根部油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斑块负荷情况及内中膜厚度比。2、复方中药对模型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及对血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1)复方中药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在上述模型小鼠中,选择不同干预后,经肠道注射荧光染料行肠道渗透性实验,测定血浆FITC-右旋糖酐水平,观察各组小鼠肠道渗透荧光染料的差异。行肠道Ki-67染色,并对肠道屏障中黏蛋白、紧密连接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2)复方中药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的研究:使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对上述模型小鼠小鼠血浆中IL-1β、IL-17A、IFN-γ、IFN-β、GM-CSG等水平进行定量分析。3、复方中药对胆汁酸肠肝循环及胆汁酸谱的影响:1)复方中药对胆汁酸肠肝循环作用机制的研究:在上述模型小鼠中,选择不同干预后,对胆汁酸肝脏合成及肝脏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2)复方中药对胆汁酸谱作用的研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上述模型小鼠血浆及粪便中胆酸、脱氧胆酸等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1.复方中药降低AS小鼠血胆固醇及抑制AS病变的作用:实验表明连续给药干预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AS小鼠血浆胆固醇、主动脉斑块负荷水平及内中膜厚度比值(p0.05)。复方中药可显著升高肠道NPC1LI1及SR-B1的表达(p0.05),而对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以及肝脏HMGR、ABCG5/8的表达无显著作用(p0.05),这点不同于传统他汀类药物。2.复方中药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研究:给药12周后,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肠道渗透性(p0.05),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肠道muc1、Cldn1、Ocln、IL22Rα1基因表达水平(p0.05),同时显著减低肠道IL-10Rβ的表达(p0.05)密切相关。对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其他基因,诸如muc3、Cldn2、Tjp等复方中药并未表现出调节作用(p0.05),提示复方中药的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6、IL-12、IFN-γ、MCP-1的水平(p0.05),同时可显著升高抗炎因子IFN-β的水平(p0.05)。3.复方中药调节胆汁酸肠肝循环进而降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连续给药干预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可显著增加血浆TCA、TCDCA水平及粪便DCA、TDCA、TLCA的水平(p0.05),同时显著减少粪便中CDCA、TCDCA水平及血中DCA的水平(p0.05),与之对应的是复方中药显著增加肝脏BSEP、Oatp2基因表达及肠道Ostα/β、FXR的基因表达(p0.05),同时显著降低肠道ASBT、IBABP、FXR、fgf15基因表达及肝脏fgfr4基因的表达(p0.05),表明复方中药可改变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通路,这可能是其调节血脂进而抗AS的作用机制。同时对肝脏Cyp7a1、Cyp8b1、Ntcp、Oatp1、SHP等基因表达无显著作用(p0.05),提示与传统的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本实验室前期系列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复方中药可能通过调节胆汁酸肠肝循环及改善肠道渗透性等多个方面来发挥其调脂抗AS的假说,研究发现:1)复方中药干预模型小鼠12周后,可显著降低AS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及斑块负荷,与他汀类药物作用靶点不同,其并不影响肝脏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R的表达水平;2)进行肠道渗透性实验及相关靶点研究发现: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肠道渗透性,该作用主要通过上调muc1、cldn1、ocln等基因的表达来实现,且与和作用于肠道的IL-22相关受体降低密切相关;同时其可促进抗炎因子IFN-β的分泌,抑制促炎因子IL-6、IL-12、IFN-γ、MCP-1的释放3)进一步研究揭示:复方中药对胆汁酸肠肝循环中介导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肠肝循环相关的基因进而发挥调节作用,这其中包括提高BSEP、Ostα的基因表达水平,抑制ASBT、IBABP基因表达水平等,此外复方中药还可调节胆汁酸重要的调控基因FXR水平,这可能是复方中药调节胆汁酸循环的重要靶点。综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复方中药可以通过去除“腑中之痰浊”,即调节胆汁酸肠肝循环并改善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进而发挥其降脂抗AS的作用,这可能是其不同于传统他汀类药物降脂抗AS的潜在新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5.5
本文编号:246440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可冀;;活血化瘀方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性探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5期
2 梁俊清;孙士然;吴以岭;徐海波;张秋艳;吴晓莉;王宏涛;贾振华;魏聪;董晓伟;;络气虚滞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通络方药干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宋剑南;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本文编号:2464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46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