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PHYA2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根际土壤活性成分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6 09:22
【摘要】:随着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投入到大田释放和田间试验阶段,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有着提高饲料营养利用率、减少磷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点。目前国内外还鲜见有对转植酸酶玉米环境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以其亲本蠡玉35和常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对照,从土壤肥力、根际土壤蛋白质含量、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基因水平漂移四个方面研究了转植酸酶玉米的种植对生态安全尤其是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用Biolog法对三种玉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微生物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都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相较于另外两种非转基因玉米,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丰富。统计分析显示除了Simpson优势度指数出现显著差异外,,转植酸酶玉米与另外两种非转基因玉米在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上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2、根际土壤氮磷钾的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在秸秆还田期土壤中的氮含量有增加,但转植酸酶玉米与另外两种非转基因玉米相比氮磷钾含量在生育期和秸秆还田期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3、利用BCA和ELISA法分别测定了三种玉米生育期根部土壤中蛋白质总含量的变化和植酸酶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玉米根际土壤蛋白总量和植酸酶含量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与另外两种非转基因玉米相比,转植酸酶玉米的根部土壤中蛋白质总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植酸酶蛋白含量虽然略高,但也未出现显著性地差异。 4、利用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ylyisp.ADP1构建了植酸酶基因平行转移检测模型。为了明确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外源基因是否会向土壤微生物转移,建立了以目前已知自然状态下接受外源DNA能力最强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ylyisp.ADP1为指示菌的外源基因水平转移检测体系。以超声波破碎处理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基因组片段转化Acinetobacter baylyisp.ADP1,对多于10~6个转化子进行PCR检测,未发现含有植酸酶基因的转化子。由此推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种的外源基因不会或者只可能以低于10~~(-6)的频率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13;S154.3
本文编号:2527352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13;S1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国萍;用蛋白质工程方法设计和改造工业用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姚斌,张春义,王建华,范云六,史秀云,王亚茹,李淑敏;产植酸酶的黑曲霉菌株筛选及其植酸酶基因克隆[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8年01期
3 阮妙鸿;许燕;郑瑶;杨川毓;张积森;阙友雄;陈如凯;张木清;;转ScMV-CP基因甘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08年02期
4 施安辉;王光玉;周波;;目前国内外植酸酶研究的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02年01期
5 胡春霞;宋会仪;;提高真菌植酸酶热稳定性的方法[J];饲料广角;2006年06期
6 沈法富,韩秀兰,范术丽;转Bt基因抗虫棉根际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的变化[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7 孔维栋,刘可星,廖宗文,朱永官,王碧玲;不同腐熟程度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8 路兴波,孙红炜,杨崇良,刘开启,尚佑芬,赵玖华;转基因玉米外源基因通过花粉漂移的频率和距离[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9 王强;戴九兰;吴大千;余悦;申天琳;王仁卿;;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基于BIOLOG方法的数据分析[J];生态学报;2010年03期
10 杨永华,姚健,华晓梅;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2527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52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