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ent Troll的法律分析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0 00:38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方面,知识产权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因知识产权纠纷遭受巨额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当今,专利已经不仅仅是能够保护技术不被未经许可的使用的工具,而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一种更广义的获利工具。近些年来,随着专利申请和专利诉讼活动的不断增加,一种被称作"Patent Troll"(中文称作“专利蟑螂”或“专利妖怪”或“专利钓饵”)的群体横行知识产权市场,不段主张专利侵权、提起诉讼,给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加剧了各方对专利制度是否仍然能够鼓励科技创新、传播新技术的担忧。虽然Patent Troll是外来户,起源于美国,发展于美国,但我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难于幸免。虽然国际上已经有一定的抑制Patent Troll的措施出台,但Patent Troll们仍然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措施来给企业带来麻烦。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企业己深受美国的“337调查”之害。而一些Patent Troll在美国法院在eBay案后对禁令救济做出了限制之后,利用了“337调查”实际效果等同于禁令救济的特点,毫不犹豫地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提起了“337调查”。虽然近年来这些Patent Troll有胜有败,且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已出台或将要出台一定的措施限制Patent Troll,但不可否认的是,Patent Troll针对中国企业的诉讼行为在逐年增加。更严重的是,随着国外对Patent Troll警醒度的提高,中国本土疑将成为Patent Troll们的新战场,更多的中国企业将成为新的“肥羊”。中国学界、商界和科技界乃至政府部门对Patent Troll的威胁己有警醒。但现有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中国各方面如何应对在美国发生的Patent Troll活动的影响,大多数文章并不深入,人云亦云,缺乏对Patent Troll深层次的探究,并且缺少对于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有关Patent Troll案例与研究的关注。现有研究亦很少从中国专利制度现状的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探讨Patent Troll在中国“滋生繁衍”的土壤,亦缺乏关于如何规制或借鉴其模式完善自身专利制度的研究。本文将在中外案例、文献的搜集、整理和比较的基础上(文献截止至2014年4月10日),试图比较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从法律角度探讨在中国专利制度并非令人满意的当下应如何变革中国专利制度以应对Patent Troll并同时促进科技创新。本文第一章将分析Patent Troll的定义并对相关概念作一扼要区分,接着本文将讨论Patent Troll的成因,探讨Patent Troll的产生与发展是否具有现实、历史和制度的根源,是否是专利制度的必然产物。在第二章本文将首先从典型Patent Troll入手对Patent Troll作微观的具象的描述,之后本文将基于域外实证研究的结果及通过诸如欧洲国家英国与美国有关Patent Troll实证结果的差异来在宏观层面探究Patent Troll的特点,本文将通过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构建Patent Troll的映象,即Patent Troll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整个专利制度的发展,但其带来了过高的交易成本,于长远看对专利制度存在着副作用。在第三章,本文将从案例研究及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不同法域应对Patent Troll的措施,分析其中的变与不变,研究中国可借鉴之处。在第四章,本文首先将从中国专利制度运行现状出发,结合前一部分对专利制度与Patent Troll相关性的分析,分析Patent Troll在中国的生存土壤,并从Patent Troll运营形态模式入手,对比中国既有专利运营模式,得出中国专利制度为应对Patent Troll进行变革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将结合前述域外经验与中国现实,从法律变革层面,以专利激励、审查和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和专利救济制度两方面为视角探究中国专利制度应如何变革以应对Patent Troll并同时促进科技创新,并提出了应对Patent Troll的法律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42
本文编号:2563315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42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郄志勇;Patent Troll的法律分析及其应对措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3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56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