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动稳定性已经成为当代航空发动机重要的战术和技术指标。设计良好的航空发动机,除了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之外,还要求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都必须有足够的可用稳定裕度。为此,在发动机研制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气动稳定性分析,确保其可用稳定裕度大于总需用稳定裕度。影响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外部因素主要有压力畸变、温度畸变、平面波、冲击波和雷诺数等,内部因素主要有加/减速、接通/断开加力、功率提取与附加引气、生产/装配偏差、部件老化、控制容差等。在发动机研制初始阶段,原则上不可能获得各种因素对气动稳定性影响的试验数据;整个研制过程中进行全飞行包线范围的试验成本也太高;对于地面或高空台设施不能进行的试验,也需要利用数值计算来代替。因此,气动稳定性分析中的数值计算方法受到了高度关注并被广泛的应用。 为提升数值计算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分析中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在分析各项降稳因子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构建了功能完善的适用于发动机方案设计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的气动稳定性分析平台,并以某涡扇发动机为例,开展了全飞行包线范围的气动稳定性综合评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可概括如下: (1)对发动机不同研制阶段的气动稳定性分析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分析了各项降稳因子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并进行合理归类;依据某涡扇发动机的技术任务,并参照国军标GJB/Z224-2005的评估要求,在飞行包线内确定了6个需要评估的典型状态和对应的降稳因子;利用补偿各个降稳因子的局部需用稳定裕度的统计规范值来预估发动机的总需用稳定裕度,完成了方案设计阶段的气动稳定性分析。 (2)以部件匹配方法为基础,根据控制规律、限制参数和共同工作方程,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稳态模型,并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进行迭代求解;获得了典型状态下风扇和高压压气机的可用稳定裕度;通过将雷诺数修正模型、功率提取、附加引气模型、部件老化模型嵌入到稳态模型中,建立了可以分析雷诺数、功率提取、附加引气、部件老化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处于高空小表速状态时受雷诺数和功率提取的影响最大,此时风扇和高压压气机的稳定裕度均下降明显;附加引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发动机的稳定裕度;部件老化对发动机稳定裕度的影响不可忽略。 (3)通过分析动态过程中发动机转速、流量、压力、能量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在发动机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主燃烧室、混合室及加力燃烧室、外涵通道的容积效应和高低压转子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可以分析加/减速、接通/断开加力等降稳因子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动态过程数学模型,并采用时间推进的欧拉方法进行求解,得到了加速过程、减速过程、接通加力过程和断开加力过程对发动机稳定裕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速过程中,和风扇相比,高压压气机加速线更趋于靠近稳定边界;减速过程中,风扇和高压压气机受稳定边界的限制均较小,只有在低转速段时的风扇稳定裕度和稳态相比有少许的下降;接通/断开加力过程中,高压压气机的稳定裕度基本不变,而风扇的稳定裕度波动较大。 (4)通过将平行压气机模型扩展为“平行发动机”模型,并采用二维、无粘的欧拉方程进行描述,建立了分析进气畸变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了冲击波、动态温升和动态压力畸变下影响下发动机内部的参数变化,并对本文提出的基于“临界压力梯度”的失稳判据进行验证;和现有失稳判据相比,本文提出的失稳判据适应性更强;通过计算发动机流道中的畸变传递曲线,评估了发动机部件对畸变的衰减能力,其中风扇和高压压气机对畸变的衰减能力最强;计算得到了典型状态下发动机的临界畸变值、畸变敏感系数和补偿进气畸变所需要的局部需用稳定裕度。 (5)作为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基于VC++软件,编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分析系统。该系统下集成了构建多种类型发动机所需的标准模型,允许用户选用标准模型来组成目标发动机进行分析。该系统功能全面,可以定量的分析气动稳定性评定规范中规定的各项降稳因子对发动机稳定裕度的影响程度,适用于发动机方案设计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的气动稳定性分析研究。该分析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和可扩展性,有利于气动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 (6)针对某涡扇发动机,,利用所建立的分析系统,完成了工程设计阶段全飞行包线范围内的气动稳定性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所评估的状态中,高空小表速状态下风扇和高压压气机的总需用稳定裕度最大;在所有降稳因子中,补偿进气畸变的局部需用稳定裕度最高;在高空小表速状态下,雷诺数是影响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文】:
对于舰载机而言,在起飞和着舰时飞行攻角大,产生较大的压力畸变(如图 1.2 所示);目前固定翼舰载机普遍采用蒸汽弹射装置进行起飞,在离舰过程中,由于弹射器释放的蒸汽被吸入进气道,在发动机进口形成了局部高温区,会导致发动机发生喘振。美国海军 A-7 飞机装备的两款涡扇发动机的弹射蒸汽吸入试验表明[6],发动机喘振次数占起飞次数的 14.3%~22.4%。因此,对于舰载机而言,除了进气道设计要求尽量少地吸入弹射蒸汽外,所装备的发动机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抗温度畸变能力。

图 1.1 一体式飞机的发动机布局而言,在起飞和着舰时飞行攻角大,产生较大的压力畸变(如普遍采用蒸汽弹射装置进行起飞,在离舰过程中,由于弹射器动机进口形成了局部高温区,会导致发动机发生喘振。美国海机的弹射蒸汽吸入试验表明[6],发动机喘振次数占起飞次数的机而言,除了进气道设计要求尽量少地吸入弹射蒸汽外,所装温度畸变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V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海龙,朱之丽,罗安阳,曾源江;低Re对某小型涡扇发动机性能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胡骏;旋转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2期
3 唐海龙,张津;面向对象的航空发动机性能仿真程序设计方法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9年04期
4 桑增产,江勇,孔卫东,张百灵,张发启,李军,庄传鑫;某型涡喷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的试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0年04期
5 胡骏;进气畸变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1年02期
6 吴虎,廉小纯,沈韶瀛;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变几何扩稳优化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01年04期
7 丛靖梅,唐海龙,张津;面向对象的双轴混排加力涡扇发动机详细非线性实时仿真模型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2年01期
8 王进,骆广琦,陶增元;雷诺数对压气机特性及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计算和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1期
9 屈裕安,谢寿生,宋志平;某涡扇发动机过渡过程仿真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4期
10 温泉,梁德旺,李逢春,陈国智,涂孟罴;雷诺数效应对小流量多级轴流压气机的性能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环;旋转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屠宝锋;风扇/压气机动态失速过程和多尺度非定常气动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赵勇;风扇/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和进气畸变影响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568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568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