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6:50
【摘要】:证明责任素有“民事诉讼的脊椎”之称,在诉讼中,对诉讼参与人和诉讼进程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证明责任制度本身。法彦有云:“证明责任之所在,乃败诉之所在。”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意味着将要承担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而证明责任的分配决定了谁将承担证明负担和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对原被告的权益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一方证明责任的分配过重时,将会带来实质上的不公平,使得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面临着举证困难、胜诉率低等问题,降低了司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效果。商业秘密案件相较于一般的民事案件有其特别之处。在知识产权领域,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来自于权利人采取的保密措施,商业秘密允许同时存在多个权利人,并且侵权多数情况下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大多数情况下侵权的证据都由被告掌控,造成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权利人举证难的问题。这一问题除了实践中的客观原因,法律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也造成了原告举证难的局面。法律上对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并没有特殊的规定,而一般性的规定适用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时会加重原告的证明负担。现阶段我国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呈现出了案件量大,诉讼率低、胜诉率低的特点,当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多数情况下不会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纠纷、保护权益,在众多原因中,原告的证明责任分配负担过重,是导致举证困难是主要原因。我国现行的多部法律均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但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的规定,造成了在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依然按照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在研究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之前,需要对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概念和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因为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对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证明责任分配做出特殊性规定。在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基础上,结合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特点,对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概念和原则进行探讨,在理论上探究商业秘密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存在着立法与司法实践脱节的问题。在立法上,对证明责任的分配主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和《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因为商业秘密案件的特殊性,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带来了原告证明责任负担过重的后果,导致了原告的举证困难。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适用效果不理想,各级法院经过实践的不断总结,在实践中大量适用“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和合法来源抗辩规则,该原则一开始是适用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法规中,后来各级法院开始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适用该原则,其原因是该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运用法律技术降低了原告的证明负担。但是“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和合法来源抗辩规则并非法律或司法解释的规定,在适用中存在着于法无据的问题,将其上升为司法解释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快捷的方式,因为司法解释出台更快速,规定更细致。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当个案的证明责任分配需要平衡时,法官可以运用自由裁量权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做出了规定,但是该规定是原则性规定,缺乏详细的操作规范,影响了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所以应当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相关司法解释中细化该规定,增加规定的可操作性,才能充分发挥该规定应有的作用。同时在诉讼中要加强对权利人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因为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依靠权利人的自我保护,在诉讼中如果泄密会给权利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超;;商业秘密侵权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7年28期

2 张浩;;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不足的实证研究——基于“赔偿计算方法”的视角[J];商;2015年42期

3 谭诚;;网络环境下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电子证据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24期

4 张亚鹏;;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胡卫华;;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的缺陷与完善[J];上海企业;2015年02期

6 胡良荣;;论商业秘密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J];知识产权;2015年11期

7 江晓波;;商业秘密侵权的认定及民事法律救济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年03期

8 杨力;;试论商业秘密侵权认定法律制度的完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年04期

9 羊琳琳;;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中外立法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年05期

10 张蕾蕾;;论商业秘密侵权纠纷[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小兵;;软件商业秘密侵权纠纷的应对策略及对企业的若干建议[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2 刘远山;李煜;;论我国商业秘密侵权认定和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3 谭泽先;袁文毅;;从一起案例谈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建立健全[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4 陈剑平;陈悦;;未披露信息司法保护的难点与对策[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5 王柏山;陈剑平;;未披露信息司法保护的难点与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6 夏建军;;论商业秘密侵权之认定及举证[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7 张玉瑞;;商业秘密案件的地域管辖——兼谈知识产权法排他强度[A];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8 周富森;陈志亭;;企业改制中应当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流失[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丹平原;;浅论商业秘密侵权认定规则的运用[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石飞月;同方威视打赢“内鬼”官司[N];北京商报;2017年

2 张玉瑞;中外商业秘密侵权判定的差异何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吴晶晶;创新企业商业秘密侵权案件频发[N];深圳特区报;2015年

4 记者 万静;美诉我商业秘密侵权案年增10%[N];法制日报;2012年

5 李平 冯丽;究竟谁是最大商业秘密侵权者?[N];经理日报;2003年

6 姚克实 陆文佳;在美国如何抗辩商业秘密侵权指控[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7 李莉;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原告必须充分举证[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张 军;商业秘密侵权案对证据的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木向宏 王t,

本文编号:2614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614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