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外观的法律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商业外观的法律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商业外观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区别产品来源的标识。商业外观的标识作用随着市场化进程,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我国目前未有一个商业外观的基本概念,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也分散在知识产权体系下不同部门法,即主要以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基础,提供三维注册商标,知名商品包装、装潢,整体经营形象。总体而言,我国商品包装、装潢等商业外观的保护前提及认定标准较为模糊。从商标法角度看,我国商业外观的保护主要立足于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即保护具有识别性的文字、图形、色彩、三维图形及上述部分组合。与普通平面商标申请相比,商业外观在申请商标注册时,如何正确合理审查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其中显著性和非功能性的认定问题标准。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看,作为知识产权法体系下的兜底性条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重点在于维护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及整体经营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价值。然而,知名商品的认定标准较高,使得原本作为兜底条款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难度高,地域性或知名度一般的商业外观无法得到广泛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此外,反法中对于“特定性”以及“引起混淆”的要素仍然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本文从梳理商业外观的基本概念入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两大法律体系提供商业外观基本的法律保护,剖析现有商标法和反法保护商业外观的法律问题,结合外国相关立法,构建商业外观实际的并且覆盖面广的司法保护体系。引言部分阐明了文章目的,针对我国目前对商业外观的保护缺乏具体规范,一方面商业外观不易获得商标注册,另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最后一道保护防线并未起到发挥其作用。究其原因,本质是缺乏具体细化的法律规定,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正文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是辨析商业外观的内涵、外延及我国商业外观保护的立法现状,存在问题。首先界定商业外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并且与外观设计专利、商标、实用艺术作品等相邻概念进行辨析;然后介绍我国商业外观保护现状,以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两个体系相结合,谈论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是对国外商业外观保护现状的进一步探索。第一部分概述国外商业外观的保护体系,提出以商标法和反法结合保护的可行性;再分别以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构成要件为核心,谈论各个国家立法中可以参考的经验。其中,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对商业外观进行单独保护,及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对商业成果的保护。第三章是提出对商业外观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核心是依据我国目前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外观的保护现状,理清两大体系之间相关系及各自的认定标准。本文主要通过明确商业外观注册之显著性和非功能性标准,提高商业外观的商标注册保护;同时,扩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范畴,摒弃“知名”标准,明确商业外观“特有性”的标准及引起混淆标准的界定,提高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非注册商业外观的保护门槛,希望为商业外观提供更全面且系统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商业外观 标识功能 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提出问题8-9
- 二、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三、文献综述10
- 四、本文的研究方式与方法10-12
- 第一章 我国商业外观法律保护现状12-22
- 一、商业外观概述12-17
- (一)商业外观的界定及特征12-13
- (二)商业外观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3-15
- (三)商业外观现有保护模式:双重保护15-17
- 二、商标法保护路径的局限性17-20
- (一)显著性标准单一18-19
- (二)非功能性适用范围过窄19-20
-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途径的局限性20-22
- (一)“知名商品”对商业外观保护的限制20-21
- (二)“特有性”认定标准模糊21
- (三)狭义的“引起混淆”标准21-22
- 第二章 国外商业外观的法律保护22-36
- 一、国外商业外观的标识功能法律保护概述22-25
- (一)美国《兰哈姆法》对商业外观的保护22-24
- (二)德国《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综合保护24-25
- 二、国外商标法对商业外观保护25-31
- (一)商业外观的商标注册程序25-26
- (二)商业外观的注册标准认定26-31
- 三、国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外观保护31-36
- (一)不以“知名”为保护要件31-32
- (二)商业外观“特有性”之判断32
- (三)商业外观保护的混淆可能性32-36
- 第三章 我国商业外观法律保护的完善36-42
- 一、完善商标法对商业外观保护36-38
- (一)显著性问题立法完善36-37
- (二)商业外观功能性问题37-38
- 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外观保护38-42
-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围的扩大38-39
- (二)摒弃“知名”认定标准39-40
- (三)明确“第二含义”认定标准40
- (四)混淆性判断标准的完善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发元;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缺陷及完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11期
2 ;循序渐进 抓点带面 努力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贯彻实施[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Z1期
3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规制限制竞争的条款[J];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09期
4 吕治军;整顿之后的规范思考——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反限制竞争条款的再认识[J];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09期
5 董晓敏;;美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J];中国公证;2002年05期
6 ;“纪念《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十周年”有奖征文评选结果[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12期
7 肖纯新 ,王哲;《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商行政管理;2003年21期
8 本刊编辑部;纪念《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摘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9 徐士英;让《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强有力[J];检察风云;2004年06期
10 ;《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京隆重召开[J];中国防伪报道;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成;;从搜索埋设行为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2 谢祖新;;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十周年工作的体会[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3 周世勇;;《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缺陷及修改建议[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4 熊华新;;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地位和作用[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5 郭成明;孟丽;;贯彻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6 李景志;林菲;;《反不正当竞争法》基层实施现状分析[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7 ;《反不正当竞争法》典型案例分析[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8 周森保;;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十周年[A];2003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4年
9 尹显庆;;论知名商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杨莉;;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缺陷及完善[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司建楠;宗庆后代表:加快修订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伟;宗庆后:《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有修改余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记者 郭晓宇;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 工商总局已形成草案[N];法制日报;2010年
4 杨涛;反不正当竞争法,要给正当竞争留足空间[N];检察日报;2011年
5 南京大学法学院 王后海;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N];江苏法制报;2012年
6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平;违反“爬虫协议”能否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袁滔;片面宣传行为必然受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吗?[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8 上海市工商局检查总队 张炜 倪珑;本案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吗?[N];中国工商报;2014年
9 顾秀莲 江必新 张军 李玉光;《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十年历程[N];中国工商报;2003年
10 山东省枣庄市工商局 市中分局 张冬磊;从一起价格投诉看《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的局限性[N];中国工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田庆子;中日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仁富;中国竞争法律体系及其协调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贤;欧盟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吉舜;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3 吴夏梦;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司法适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王叶;“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的评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蔡崇山;软件干扰行为的正当性判断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6 张莎莎;论知名商品标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吕侨;商业诋毁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赵王睿U
本文编号:291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9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