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型导向的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17:57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革故鼎新,世界制造业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蜕变。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技术能力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我国制造企业的技术研究、应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严重阻碍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制造企业亟需根据技术能力现状,进行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能否准确认识并合理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将直接影响转型结果。本文将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转型导向角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技术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制造企业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及二者关系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国内外现状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根据制造企业转型与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文献研究及关系分析,将标杆管理法、熵权法和数据包络法相结合,以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为投入,制造企业转型为产出,构建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的评价方法。再者,参考以往文献,结合制造企业实践经营过程,提出制造企业转型的5个构成要素及21个指标,以及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6个构成要素及13个指标,分别设计制造企业转型与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本文选取具有转型倾向的天业通联公司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至2...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转型和技术能力基础理论
2.1 企业转型基础理论
2.1.1 企业转型内涵
2.1.2 企业转型类型
2.1.3 企业转型特点
2.2 企业技术能力基础理论
2.2.1 技术能力的内涵
2.2.2 技术能力演化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3 评价方法相关理论
2.3.1 数据包络法
2.3.2 熵权法
2.3.3 标杆管理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造企业转型和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2 制造企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3.2.1 经济效益维度
3.2.2 风险管理维度
3.2.3 市场竞争维度
3.2.4 优惠政策维度
3.2.5 社会责任维度
3.3 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3.1 技术识别选择能力维度
3.3.2 技术获取能力维度
3.3.3 技术吸收能力维度
3.3.4 技术利用能力维度
3.3.5 技术研发能力维度
3.3.6 技术保护能力维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4.1 选取样本企业
4.2 样本企业数据的获取
4.3 制造企业转型维度综合评价
4.3.1 制造企业转型三级指标权重确定
4.3.2 计算制造企业转型维度综合评价值
4.4 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维度综合评价
4.4.1 确定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二级指标权重
4.4.2 计算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维度综合评价值
4.5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评价分析
4.5.1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有效值分析
4.5.2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投影性分析
4.6 研究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关建议对策
5.1 识别选取合理技术机会提升转型成功率
5.1.1 提高技术识别能力
5.1.2 针对产出不足维度调整识别选择技术机会的参考标准
5.2 拓宽技术资源获取渠道加速企业转型
5.3 促进企业对新技术的吸收缩短转型周期
5.4 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提高转型绩效
5.5 加强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支撑转型
5.6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障转型竞争力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劣势[J]. 江华. 太阳能. 2019(09)
[2]我国起重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J]. 俞有飞. 起重运输机械. 2019(14)
[3]外部知识网络与企业技术能力:知识距离的调节作用[J]. 詹湘东,谢富纪.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04)
[4]自主研发创新、企业技术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门槛效应的研究[J]. 赵宏中,周婷,李若曦.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5]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驱动因素——基于上市公司的季度面板数据分析[J]. 黄满盈,邓晓虹.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9)
[6]技术引进、技术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上海农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 张莉侠,吕国庆,贾磊. 农业技术经济. 2018(09)
[7]转型企业的内涵及其转型过程研究[J]. 邱璐,王吉发.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9)
[8]竞争性领域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 张帆,张友斗. 财贸研究. 2018(03)
[9]基于AHP-熵权法的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识别与动态评价模型[J]. 刘凤春,李春虎,吴宇晗,吴万斌,王立亚,张春英. 物流技术. 2018(03)
[10]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效应[J]. 王能,李万明,郭文頔. 经济问题. 2018(03)
本文编号:2959056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转型和技术能力基础理论
2.1 企业转型基础理论
2.1.1 企业转型内涵
2.1.2 企业转型类型
2.1.3 企业转型特点
2.2 企业技术能力基础理论
2.2.1 技术能力的内涵
2.2.2 技术能力演化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3 评价方法相关理论
2.3.1 数据包络法
2.3.2 熵权法
2.3.3 标杆管理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造企业转型和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2 制造企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3.2.1 经济效益维度
3.2.2 风险管理维度
3.2.3 市场竞争维度
3.2.4 优惠政策维度
3.2.5 社会责任维度
3.3 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3.1 技术识别选择能力维度
3.3.2 技术获取能力维度
3.3.3 技术吸收能力维度
3.3.4 技术利用能力维度
3.3.5 技术研发能力维度
3.3.6 技术保护能力维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4.1 选取样本企业
4.2 样本企业数据的获取
4.3 制造企业转型维度综合评价
4.3.1 制造企业转型三级指标权重确定
4.3.2 计算制造企业转型维度综合评价值
4.4 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维度综合评价
4.4.1 确定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二级指标权重
4.4.2 计算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维度综合评价值
4.5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评价分析
4.5.1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有效值分析
4.5.2 制造企业转型导向技术能力投影性分析
4.6 研究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关建议对策
5.1 识别选取合理技术机会提升转型成功率
5.1.1 提高技术识别能力
5.1.2 针对产出不足维度调整识别选择技术机会的参考标准
5.2 拓宽技术资源获取渠道加速企业转型
5.3 促进企业对新技术的吸收缩短转型周期
5.4 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提高转型绩效
5.5 加强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支撑转型
5.6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障转型竞争力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劣势[J]. 江华. 太阳能. 2019(09)
[2]我国起重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J]. 俞有飞. 起重运输机械. 2019(14)
[3]外部知识网络与企业技术能力:知识距离的调节作用[J]. 詹湘东,谢富纪.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04)
[4]自主研发创新、企业技术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门槛效应的研究[J]. 赵宏中,周婷,李若曦.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5]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驱动因素——基于上市公司的季度面板数据分析[J]. 黄满盈,邓晓虹.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9)
[6]技术引进、技术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上海农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 张莉侠,吕国庆,贾磊. 农业技术经济. 2018(09)
[7]转型企业的内涵及其转型过程研究[J]. 邱璐,王吉发.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9)
[8]竞争性领域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 张帆,张友斗. 财贸研究. 2018(03)
[9]基于AHP-熵权法的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识别与动态评价模型[J]. 刘凤春,李春虎,吴宇晗,吴万斌,王立亚,张春英. 物流技术. 2018(03)
[10]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效应[J]. 王能,李万明,郭文頔. 经济问题. 2018(03)
本文编号:2959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959056.html